切换到宽版
  • 14阅读
  • 1回复

[转帖]高考之后,我家「天塌」了 [6P]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 

发帖
172731
金币
311758
道行
2004
原创
2408
奖券
2855
斑龄
36
道券
1035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39137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7-30
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昨天 09:50

高考之后是最漫长的暑假,一些人发现,自己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不久前,《人物》发起了「高考之后」的征集,收到了近百份回复。有的父母在孩子高考后离婚,有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要背负起未必合理的养家的责任。更有人在高考的压力下窥见了家庭内部的残酷,成绩不如预期,母亲用「赌输了」形容子女的十二年苦读;志愿落空,父母间的冷战彻底升级;有人在那个暑假成为病人的照护者,有人则在争吵、期待与沉默中,对「家」这个字有了新的认知。

对中国人来说,高考从不仅仅是一场考试,它被赋予太多意义:家庭的希望、阶层跃迁的机会、孩子「争气」与否的衡量指标。而当那个作为最终KPI的分数呈现出来时,一些曾经被掩埋的「真相」浮出水面。

我们征集来的故事,包括了关于「天塌了」的许多样貌,在这些父母对子女、子女对父母的不满和怨怼里,有着两代人之间的委屈和难以理解。

但是,高考终会过去,在本次征集收到的回复中,也有很多年纪稍长的读者留下了他们的答案。当把人生的时间轴拉长,有人发现所谓的「大考」其实并不能决定之后的人生,甚至人生其实并不存在任何一个可以一锤定音的事件,它由一个又一个选择铺就而成,相互关联也相互独立。

事实上,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,也没有正确情绪。在这些高考有关的故事里,有人愤怒,有人难过,有人想原谅却还做不到,有人早早地学会了承担和保持体面,但正如读者@小z  所说,「但时间总是向前的」,在一个个伤痛之后,希望我们也依旧有生活。

以下是你们与高考的故事——

文|李雨凝

编辑|槐杨

关于金钱:

「高考后,我欠了家里10万块」

@青青   31岁 广东佛山

2013年,我和复读一年的二姐一起高考。中午12点放榜,我们还在吃午饭,吃到一半就去查成绩了。先出来的是二姐的成绩,六百零几分,能去华南师范大学,我爸很激动;又查了我的,400多分,大专A线。

我知道,大专B线是学费更贵的民办,我还在想,好在上了A线。二姐也安慰我,已经比之前一模、二模都发挥得好,不错了,算有了交代。也是在这时,饭桌上的爸爸发话了,说我们姐妹俩未来出路不同,二姐要去985,将来收入肯定会高一些,结婚前要挣够20万回家才可以结婚。我是大专,能力差点,那就挣够10万回馈家庭再结婚。

我那时对10万元没什么概念,也没觉得特别「冲击」,只是不想在家待着,不然可能会听到更多这样的话。那天,我骑车骑了很远,一直骑到了隔壁市。

从小,父亲就叮嘱我们不要乱花钱。我们家是个大家庭,有四个孩子,我排老三,还有一个弟弟。大姐总被家里说「不聪明」,中专毕业后就出去打工。二姐则从小就很聪明,会画画,写字也很漂亮,后来去了重点高中。我和二姐差一岁,不爱说话,喜欢看书,大家就说我像哑巴一样,我读的就是普通高中。弟弟也很聪明,父母会带他去上补习班。在我看来,他和二姐就是我们家最聪明的。

除了离开去打工的大姐,我们都住在老家村里,我和二姐一间,弟弟是更大的房间。房子比较老旧,每年夏天大暴雨,家里就会进水,有时水管还会爆,我爸就要拼命去堵和修。家具也专门打成了高脚的,就是为了不被淹到,我们姐弟从小就是这样生活。

父亲讨论到钱,一部分的原因是他想要重新盖房子。本来,村里大部分家庭都相差无几,父亲是跑货车的,每次都要出门很久。2013年前后那几年,赚到钱的人都回到村里翻修祖屋,我家周围就建起了很多漂亮的房子,父亲的压力就很大。

其实我也不是不理解赚到10万这个目标,家里养育我很久,需要我去回馈。出了高考成绩之后,我就告诉父母,我要去电子厂打短工,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,一直重复把电线放到电箱里这一个动作。我打了20多天工,挣了1500元,我给了奶奶200,剩下1300全拿给了爸妈,我说这第一笔钱我不留,全给你们。后来学校组织实习,一年要交6000块的费用,都是我自己存好交给母亲的,那之后我就没拿过家里一分钱。

高考之后我就想通了,我不要留在家乡上大学,只要不在家,去任何地方都可以。实习的时候、工作的时候,我都想留在广州,我知道广州生活成本高,但父亲在老房子翻修时就说过,你们三个女孩子谁都不要惦记这个房子,能给你们留一间就不错了,全部都是留给弟弟的。

2015年,我从大专毕业,第一份工作在药厂,有宿舍住,工资是800元。其实我没有乱买东西,你知道的,刚工作就是有很多花钱的地方……鞋子、护肤品、衣服,还有家具、电磁炉。我和母亲说,我目前工资不高,这里也不像大学,不管饭。但她只是说,你不需要买很好的护肤品,又住在宿舍,平时上班穿厂服,就多给家里存一些。

好像在毕业之后,每次与我母亲打电话,她永远只谈论钱,但我不怪她,因为我知道父亲不会给我们打电话。父亲脾气暴躁,经常会指责她,也只会让母亲打。母亲以前也想过离婚,但她没有工作。所以在我和二姐去上大学时,她告诉我们,女人一定要努力挣钱,不能想着依靠男人。

我记得第一次工资卡存够5000元的时候,我直接转给了父母,我爸嘴上说给我存成嫁妆,实际上拿去买了货准备做生意,但直到现在,那批货都还压在家里。妈妈无权决定家庭财产,我可怜她,就把错全怪在父亲身上。

我们从小吃饭不能发出声音,也不能不坐直,头发和指甲都不能留长,一旦犯错,就会被父亲责备,如果正好赶上他工作不顺利,父亲会直接掀桌子。在我们家,没有过生日的习惯。一次弟弟说想吃生日蛋糕,父亲直接打了他一顿,说家里有饭,为什么要吃那个?当时我不了解,就觉得可能蛋糕是个很贵的东西,直到后来我开始工作,第一次真正知道它的价钱。

2017年,我所在的药厂搬进了广州市中心,我的日常开销更大了,基本每年年底都不剩什么。这样不行的,我觉得自己要攒到钱,就换工作到了物价相对更低的佛山。也是在这一年的年底,老板觉得我表现良好,奖励了我一部苹果手机,当时价格是7000多,我想着家里总讲生意难做,于是把手机连带着这两年卡里一共攒下的将近5万块,全部转给了父母。他们当然非常开心。开始为家里寄钱后,每逢过年回家,我都觉得我在家里的地位很高,父母对我特别好,到处炫耀我女儿多厉害,能打工给家里赚钱,但那天我哭了,我突然觉得这不是10万块,这是无底洞,我没有未来。

那几年,我活得真的很辛苦,前后大概寄回了六七万元。我也是个比较呆的孩子,基本不怎么和父母打电话,因为每次打电话只会提钱。不知道为什么,我当初没有和二姐沟通这件事,事实上,除了学习,我们之间也很少讲心里话。我也不敢询问她怎么处理自己的「20万」,二姐大学毕业后想读研究生,又被父亲拿20万说,说养她这么久,20万为什么还没有到账,现在又要去上海读三年。

后来,二姐应该是自己申请到了国家的津贴,自己撑着读完了书,到广州当了公务员。她工作很好,但据我所知,现在家里的生活费都还是她掏的。我想,她应该过得并不快乐。

现在,我已经过了30岁,生活成本越来越高,逐渐需要买房、买车,但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手上什么积蓄都没有,有时候想到就会后悔。在那次5万元的转账之后,我哭了一场,基本再也没有转过。我想我现在能做到的最多是希望他们平安,比如会买一些保养品寄回家,之前父亲受伤看病,我也会支付那笔钱。但我也会看重自己,希望自己有生活,也希望未来有家庭,虽然我下定决心不要小孩,但我要留下自己的钱。

但我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非常不孝顺,也不知道「孝顺」的含义,比如弟弟,父母就不可能对他有赚够多少钱再结婚的要求。他有段时间沉迷打游戏,后来读了大专,没毕业就去长隆兼职了。我父亲也生气,但我总说,不要再管别人,每个人都要过自己的人生。

如果我足够有钱,我肯定会照顾他们,我也始终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虽然我人生中有很多后悔的事,但唯独读书这件事不后悔。可在30岁之后,我逐渐明白,人生中有许多事情不是我能够决定的,我也是一个很平凡的人。

图源剧集《奶酪陷阱》

关于承诺:

「我都没要求你考985、211,

你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要求?」

@韩 41岁 江西

我女儿今年高三,两个月前参加的高考。如今成绩出来了,今年江西二本线是429,她考了456。这个分数有点尴尬,上了本科线,但挑不到特别好的学校。最开始她说想学法学,后面看到现在律师不好就业,又想去学金融。分数出来了,去不了她想学的专业,她说要复读,在网上找,说要去省会读那种收费五六万的私立培训机构。

家里都觉得能走就尽量走,实在要坚持复读,也在家附近上培训班就好,哪怕是邻近的县市呢。这种收费不菲的私立培训班并不靠谱,再加上离家太远了,到时候万一有什么事,我照顾不来。

我把态度跟她说明了,不同意去省会,她一下就变得很生气,还发消息威胁我说那就不填报志愿了。之前我知道她的登陆密码,也帮她收藏、筛选了一批,等我再去看,她把密码改掉了。有一次我跟她沟通报志愿,可能是说急眼了,我说,「既然如此那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但凡你听劝也不至于考这个分数」,她又爆了,说我说话很伤人。

说实话,从考试出来到现在,我是第一次说这样一句话。现在大家都在说小孩与家长的沟通问题,包括说考完不给买东西,家长不守信用的,这些问题上我都很有发言权。

离高考还剩两三个月的时候,女儿突然跟我说,高考之后她要iPhone 15 Pro,要请朋友来过生日,还要旅行、染头发种种。后面又说,不对,请客计划有变,因为有些人相互有矛盾,不能同时出席。她这些计划不光涉及到买东西,还有旅行和请客,我觉得高考在即,时间这么紧迫,不应该花这么多时间去计划这些事情,就跟她说高考完了再商量行不行,她又生气,几天不理我,认为我在敷衍。

我也很生气,生气的点在于孩子利用高考这件事来提要求,胁迫我答应,全部答应的话经济条件不允许,说再商量则认为是敷衍她,我觉得挺难的。我经常看到网上孩子谴责家长「不守信不兑现承诺」,其实,很多时候就只是家长骑虎难下了。

我是80后,小时候家里有四个孩子,条件不好,过得很辛苦。现在我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提「苦」字,但有时候,我还是觉得小孩的物欲确实是太高了,可能也是现在孩子们接触网络比较多,有了攀比心理。

后来,我的女朋友们跟我说,你这样不行,你也要跟她「哭穷」,这样才会体谅你。听完之后,我就找她谈了谈,说现在经济不好,赚钱也不容易。但她就说,为什么总要跟我这么说?穷是你的问题,为什么要我来承担?

最近这几年,虽然她不明说,但她的态度就好像是在责怪我没有满足她的要求。除了正常吃饭、买学习用品,从初中开始她的零花钱是每个月300块,应该算是我们县城里给得多的,平时过年的压岁钱,也是她自己留着,但是基本没出正月就花完了。不满足她的要求她不开心,但我却不能给她提要求,有一次在气头上我也怼她,说,我都没要求你考985、211,你为什么就有这么多的要求?

高考结束后,我还是给她买了手机,7000多块钱。但是因为成绩不理想,加上复读的事,她经常不理人,经常家里做好了饭她不吃,黑白颠倒地睡觉。我从家门口监控看到,她每天下午两三点点外卖和奶茶,凌晨三四点再点一个夜宵,醒了又是第二天下午。

前阵子她稍好一点,开始看本市的复读学校,但说这个学校住宿条件太差、那个吃得太差,还有一个老师又严,很多各种各样的理由。我一直都说你不能什么都受环境影响,也不可能事事都顺你的意,但她只是生气。

她似乎就是一个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小孩,敏感,脆弱。从初一开始,不知道是受到身体激素影响还是什么,我就觉得她来到了叛逆期。到了高中,我更崩溃。其实她高一成绩还可以,但后来遇到了讨厌的班主任,几乎是三天两天生气,说跟同班女生闹矛盾,但老师不作为,每次都和稀泥,不能正确处理她和同学之间的矛盾,甚至一度要闹着转学。

我很为难。她所在的高中已经是县城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了,怎么能转去更差的?她说要去市重点,我去打听了,说实话,我办不到,要去求好多人花好多钱托关系才也许能办到。

这些我都跟她讲了,又问转班行不行,可她说就那么几个班,都不好。我也去找学校和班主任了解了情况,听起来确实是女生之间相互看不惯,相互说坏话,应该不构成霸凌。高考之前,我限制她用手机,但她就说不行,别人都用,你不给她用,别人在聊什么她就听不懂,会变得不合群。

我其实一直觉得人生来是孤独的,我也没有什么朋友,能交到多好的朋友都取决于你有多大的价值。但她可能还小,听不进这些。我想,可能是她之前被朋友骂过,所以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跟看法,可就算转学,也难免会遇到不喜欢的同学,这也是无论在哪里都要面对的课题,只能改变自己,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,不受别人影响。那段时间她经常旷课,要我帮她请假,成绩也落下非常多。直到升入高三,碰到一个她喜欢的班主任,才开始想学习了。

用现在流行的话讲,这一代的孩子,不仅要家长提供物质条件,还要提供情绪价值。每次和她吵完,我都只能冷处理自己的情绪,孩子的爸爸工作常年在外,我是唯一的大人。确实有代沟,我有时候也真的觉得很难,心很累。

说回高考成绩,我觉得,除了上985和211的拔尖那一批,其他普通孩子,分数真没那么重要,我一直认为女儿就是个普通孩子,我对自己的基因不自信,也不指望她之后能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更不期待她要报答我们,甚至结婚不结婚都无所谓,唯一的期待就是她能开心一点,自强自立,能养活自己。

不过说实话,我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,现在,我只能安慰自己,成绩没关系,脾气没关系,人总有自己擅长、能安身立命的东西,她慢慢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

图源剧集《小欢喜》

关于父母婚姻:

「不是非得有人做错,才会有遗憾的结局」

@杨欣 18岁 安徽阜阳,现居北京

去年,出了高考考场,父母拿着花在外面等我。第二天上午,学校安排拍毕业照和退宿舍,不少家长来帮忙,我突然发现,不知什么时候,住在六安的大姨、二姨还有两个姨父都来了。

事情在回去的路上变得更不对劲,我本想骑共享单车回去,但亲戚们非要开着大姨家那辆七座车,满满当当一车人来接我。满满当当的人并不包括我爸。这一路也很平静,直到我妈突然问:「你是留在这边(阜阳)跟你爸住,还是跟我一块回六安?」

我妈是从六安嫁到阜阳来的,但我从小在阜阳长大,朋友也全在这里。我懵了,有种不祥的预感应验了的感觉,问我妈啥意思,她用极其平常的语气,就像是在说今天午饭准备吃什么一样说,「我跟你爸准备离婚了啊,你都知道的,你准备跟谁?」

亲戚们脸上都写着「尴尬」,我则一下整个大脑都空白了,只好说我在这边还有事,填志愿、同学聚会、拿录取通知书都在这里,回去不方便。大家继续沉默,而我动弹不得,直到下车,我托腮看向窗外的姿势都没动过。可能我们都知道,这不过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,只是现在才敢把它拿到明面上说。

高考后紧接着就是端午节,所有人在一起又吃了饭,这次有我爸。不知不觉有人提起,「欣欣成年了,长大了,以后要自己照顾自己了」,有人给我倒了一小杯白酒,权当作某种成年的仪式。其实我早上学一年,高考的时候我才过完17岁生日不久,但我没有拒绝。

在饭桌上我非常镇静,直到我妈和我爸进行了他们在饭桌上的第一次互动——我爸敬了我妈一杯,叫了我妈的名字,说谢谢你。我妈端起酒杯礼貌地说,我也谢谢你。其实高三这一年,他们都不会在家吵架,我妈会把我爸当成透明人。而这好像是半年以来,我第一次见他们有互动,眼泪当时就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。

其实我也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哭,明明是早就察觉的事,明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,明明已经做了无数次心理准备,但真的到了这时还是泪崩。那天晚上我横竖睡不着,就绝望地对起了高考答案。我想,考成啥样就随它去吧。

我妈在城市出生长大,是三姐妹中成绩最好、最能干的,是七十年代出生的罕见的没有挨过家长揍的孩子,也是她生活的小城里九十年代少见的本科生。我爸则出身计划生育前的农村,家里兄弟姐妹多,从小过苦日子,凭自己考了出来。他们在大学期间相恋,但可能出身不一样,很多生活习惯和三观都没有磨合彻底,很多问题日积月累,也就积累了很多戾气。

我爸是公务员,我妈在我二年级的时候辞掉了教师的工作,做起了家庭主妇,照顾我还有我的外公外婆(我爷爷奶奶去世得早),我们组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。这成了她为家庭牺牲的谈资,经常一句话就能让我无所适从,后来,我知道了我妈这样的女性的困境,但我只是个学生,我无能为力。

我初二的时候,疫情开始了,家里经济也出了点问题。中考过后,我妈对我突然冷漠了起来,一次吃饭,因为我不喜欢一道菜,就一直没有吃。她摔了筷子,「都考完试了谁想伺候你?」

后来在高考完我妈的哭诉中,我才知道,那时她就想离婚了。但中考成绩出来,我考了全市110名左右,我妈想, 985的苗子不能耽误了,选择再忍三年,等我读完高中,再把这事摆到明面上说。

一直有亲戚让我劝我妈,但只有我知道,任何人都能劝她,唯独我不能。她唯一的女儿只能站在她那边,不然她某种信念会直接崩塌。我一直没反对他们离婚,也表达过支持,那已经是我为她的心理健康所能做的最大努力。

上了大一,我收到了我妈发来的离婚协议书,我是独生女,我妈要求我爸负担我的生活费,并把家里的房子过户给我,我爸每个月的工资也要打给我。我明白她是想维护我的权益,但在我看来,这一份协议还是有很多不合理之处,比如我甚至还没成年,突然就要房子归我、工资打给我,就好像我需要一下子变成一家之主一样。我妈说要给我「安全感」,但她可能不太理解这种责任会让我更无助。

这一年我反复思考,是谁的错?是我爸吗?他抽烟、打牌、借钱,但他也天天辛苦工作,经常半夜还加班。是我妈吗?她在股市亏了十几万,对经济状况不满,怀疑、抱怨不断;但她把我养大,做尽家务,也过得不容易。他们都是普通人,只是潦草地生活在了一起,又发现对方不是那个「对的人」。

那错的是我吗?我一直觉得「只要我考好了,爸妈就不会分开」的想法很可笑,成绩可能更像是把他们绑在一起的枷锁,为了不耽误我,为了我能走出小城,也有点为了不在亲戚口中落下「在孩子上学时离婚、耽误孩子考大学」的名声,我的母亲选择了等待,一直等我上完初中、又上完高中,即将上大学离开家,才做出了自己酝酿了十几年的选择。

我爸挽留她时说:「你这半辈子不缺吃不缺穿,孩子又优秀,你还不满足?」但她就是觉得过不下去了。孩子的成绩只是维持表面和平的强心剂,而他们的问题,是十几二十年共同生活积累的。

这些分析,是我在将近一年的低潮中一点点想通的。但真正解开心结的,是我在知乎上刷到的一句话:「不是非得有人做错,才会有遗憾的结局。」那一刻我忽然释然。不是我的责任,我也可以选择不再追问对错,而是接受这个事实。

我现在在北京一所985大学读大一,即将升入大二。虽然课业繁重,但生活里总有值得的瞬间。家庭的打击反而让我更珍惜身边的美好——我遇到了很好的室友、导员和同学,也找到了喜欢的宣传类学生工作。我在学校做勤工俭学的岗位,一个月有900元工资,也算是一种独立。

现在基本没人再提我父母离婚的事,曾经热心的亲戚也不再出现。虽然我仍会焦虑,比如家里经济是否能支撑我读完大学,不敢报名出国交流,也担心将来是否能养活自己和父母,但我知道,我的主线任务是过好当下的生活。

图源剧集《北上》

明天会发生什么?

@不呐呐 18岁 北京

在高考完的那个下午,我就和妈妈发生了极其激烈的争吵。当时,我躺在床上抱着手机打游戏,感受着来之不易、期盼已久的自由,妈妈在客厅喊了一句:「不要趴在床上玩手机。」我随口说了句:「诶呀,你们别管我。」但妈妈突然大喊大叫,问我怎么能说出这种话,到底有没有感恩之心。而我积蓄已久的愤怒、疲惫、压力也像山洪一样爆发。我们哭着对骂。我才发现,高考后,并非一切都让人开心,那些搁置的事会一一浮现。

这只是一件小事,但我永远忘不掉。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曾经对高考后的想象终究是幻想。我们还是回到了现实世界,回到了鸡零狗碎的烦恼之中,这一切不因高考而消失,不因高考而产生,只是永远存在。

@午夜雨 18岁 辽宁大连

高考后,爸妈开始不管我「死活」了,早上不等我吃饭,就留一口,我醒了就吃,不吃拉倒,没人等我,所有东西都得自己学着洗、学着做。有时候感觉可以依赖的少了,却也越来越懂得高考前父母小心翼翼的呵护与不易,自己日后更要坚强自立。

@小王   23岁 浙江

高考结束后,我发现父母对我要求更高了,似乎想要我马上就做到一切事情,但我仍然没有一个成年人的权利,孩子的受管教和对成人的要求在我身上重合了。

@鱼头豆腐   70后 浙江宁波

大女儿考完高考后对我说过一句:「万一我考砸了也还是你们的女儿对吧?」听得我很心酸。

@Yuki 19岁 江西

高考我考砸了。父母在我上初中前就离婚了,但这次他们罕见地达成一致,说考到哪儿算哪儿。只有我坚持复读,甚至上了三个星期的复读学校,但最终还是在他们的反对下退学,去了一个离家很远、自己也并不喜欢的高校。

对我来说,高考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像是一块滤镜,仿佛只要跨过去,一切都会变好。但事实是,它不是解药,反而像是一个加速器,加速掀开了原本就存在的问题。我曾在高中因校园霸凌和压力患上抑郁症,但在我最痛苦的时候,父母却说「这有什么好焦虑的」「不要管别人,好好学习」。而我高考失利彻底引爆了积压已久的矛盾,从学校、专业到人生选择,我们不停争吵。

我逐渐意识到,父母是极其保守的人,无法接受复读、退学、休学这些「脱轨」的选择,也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理解与尊重。他们以为「爱」是供我吃穿,却从未真正听见我。我试图沟通,但改变不了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。高考没有解决问题,只是把裂痕放大。它只是人生的一段时光,不决定未来的样子。真正的问题,我们需要在之后的岁月中,一点点去面对和弥补。高考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

@dd 陕西咸阳,现居北京

我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,和平时成绩比差了很多,我不能接受,崩溃痛哭,但出乎意料的是,父母姥爷都很高兴,许多亲戚也纷纷对我提出奖励。

最后,我还是没有去复读,而是上了大学。现在回想,作为下岗工人子女、家族里第一代大学生,父母纵然渴望我通过教育实现阶层的上升,但对我的期待绝非清华北大。然而青春期的敏感、自卑又自矜的拧巴心态,让我把父母并不沉重的期待扭曲地认知为巨大的压力,最终只有谁都不解的痛苦。

@Patrick 19岁 北京

高考成绩比我预期的低了20分左右,妈妈拿到我的录取通知书,说:「你看看你的录取通知书我看过一眼吗?」「学这个专业怎么办啊?(咬牙切齿状)」,又说,「你看你的亲戚,问过你去哪个学校了吗?学什么专业问过吗?」

我是单亲家庭,跟着妈妈生活。最让我心痛的是妈妈用「赌赢赌输」去形容我这12年的学习生涯,我考得不如她的意,就直接认为我不努力,并在当我说我也努力过的时候,嗤之以鼻,说「如果这也叫努力」。提到某个同学,妈妈的反应就如同程序一般:「哪个高中?选什么科?实验班普通班?考了多少分?去了什么学校?什么专业?」这一套组合拳让我非常的PTSD。人就被这几个标签草草决定了,如果对方考得比我好,我还会喜获「你看谁谁谁都考得比你好」。

那个暑假我和妈妈一直冷战,情绪不知道何时会爆炸。我发现,也许我和妈妈的这个小家庭不是真的「小家庭」,而是把诸多亲戚、关系都包含进来的庞大的体系。很多父母把养孩子当成一种「投资」,希望在未来的某一个重要时刻,看到投入到孩子身上的钱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回报。一旦看不到回报,他们会觉得「投资」你是没有意义的。

@Sunny 23岁 上海

高考之后,大一的寒假,父亲跟我散步走了好多公里,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儿子,没有儿子,他以后的人生都没有意义。他还说他其实早就想跟我妈离婚了,再去生一个儿子,但为了我没有这么做。

听他说这些,我特别特别难过,无法理解也很无能为力。这些内容我也在心理咨询中聊过,但至今我仍不确定这件事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。现在写下这些,内心却没有明显的悲伤,只是隐约觉得哪里不对。更奇怪的是,现在我们家的关系挺好的,每天都会打电话,父亲每天都去接母亲下班,大学毕业时,父亲还来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,一切好似从未发生过一样。

@树先生 北京

父亲对我说:「我不想上班了,我可以吃低保。你已经上大学了,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。」他好像不太负责任,但也无可厚非,我得自己想办法供自己上大学了。

@小z   29岁 广东广州

2013年,高考完,家人告诉我,父亲醉驾出了车祸,已手术完在医院,需要人照顾。原本我和同学说好了要约着玩,但得知消息的瞬间就没了心情。后来一整个暑假,我都在陌生城市照顾父亲,白天买菜做饭还好,最难的是晚上要定时换冰垫,几乎睡不了整觉,长期的疲惫和情绪积压让我濒临崩溃。父亲出院后不久我就开学了,照顾的任务交给了母亲。可父亲的身体、长期的压力,加上他们之间本就存在的感情危机,最终让婚姻走到了尽头。我工作后不久,他们离了婚。

如今父亲已能基本自理,弟弟也要高考了。经历那么多之后才更明白,有些事不会等你准备好就发生,但时间总是向前的。不管遇到什么,看开点吧。

@Nanson 30岁 四川成都

高考结束后,我妈跟我说,高考第一天早上6点多,有个老太敲我家门,我妈开门,发现不认识,说是我爸在那个老太的麻将馆打麻将,找老太借过不少钱,现在打电话都不接,没办法才找上门。我妈说她当时脑瓜子「嗡」的一下,怔了一会儿对老太说,儿子今天高考,希望今天别闹,等高考结束后再来,保证给老太一个交代。她把这事儿放在心里两天,等我考完才跟我爸摊牌吵架。但当时也没有告诉我,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说。后来她每每提到这件事儿都不自主地哭泣,我才知道,这事儿在她心里那么深。

@嘻嘻   20岁 福建福州

其实大多数小孩都能敏锐察觉家庭中的细微变化。高中开始,我就常对父母说「你们离婚吧」。每天陷在原生家庭的伤害和青春期的痛苦中,读不进去书,总觉得只有他们离婚了,我的痛才会有个结果。但直到高考结束,甚至现在我已经准大三了,他们依然没有离婚,只是维持着「分居」和「舍友」的状态。

这几年,我仍在矛盾与撕扯中前行,比起初高中时轻松了很多,但仍未彻底摆脱。离婚是盖章几秒钟的事,却是牵涉两个家族、一个家庭的长久拉扯,但归根结底,是夫妻两个人的事。我也不断提醒自己:不要做妈妈的「老公」,不要当中间的夹心饼干。父母的关系,是他们自己的课题。

原生家庭留给我的是反复的阵痛。但我始终相信,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可以重新把自己养一遍。去爱、去感受、去寻找,别因为家庭的变故就觉得人生完了,别让家庭的牵绊成为一生的枷锁。积极的人永远有选择。

图源剧集《melo的体质》

山庄提示: 道行不够,道券不够?---☆点此充值☆
 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
发帖
172731
金币
311758
道行
2004
原创
2408
奖券
2855
斑龄
36
道券
1035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39137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7-30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昨天 09:50
高考后的家庭变化与个人成长

高考,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,不仅对考生个人产生深远影响,也常常成为家庭关系变化的催化剂。高考后的暑假,对于许多家庭来说,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时期。通过《人物》杂志的征集活动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高考后家庭变化的真实故事,这些故事揭示了金钱、承诺、期望和责任等多方面的复杂性。

金钱与责任

@青青的故事展示了家庭经济压力如何在高考后成为家庭矛盾的焦点。青青的父亲在她和二姐高考后,分别要求她们赚够10万和20万才能结婚。这种要求不仅反映了家庭经济状况的紧张,也揭示了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和压力。青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努力工作、节俭生活,但最终发现这似乎是一个无底洞。她的经历反映了许多年轻人在面对家庭经济压力时的无奈和挣扎。

承诺与期望

@韩的故事则展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期望和承诺之间的矛盾。韩的女儿在高考前提出了一系列物质要求,包括iPhone 15 Pro、旅行和请客等。韩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,难以满足女儿的要求,导致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。韩的女儿在高考成绩不理想后,选择复读,但对复读学校的条件不满,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矛盾。这个故事反映了现代家庭中常见的代沟问题,以及父母与子女在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冲突。

家庭关系的变化

高考后的家庭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,更是情感和关系上的。许多家庭在高考后面临父母离婚、子女承担家庭责任等重大变化。这些变化往往源于长期积累的家庭矛盾和压力,在高考这一关键时刻被放大和激化。例如,有的父母在孩子高考后离婚,有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要背负起养家的责任。这些变化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和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成长与反思

尽管高考后的家庭变化带来了许多挑战和痛苦,但这些经历也促使许多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成长。许多人在经历了高考后的家庭变故后,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。他们意识到,所谓的“大考”并不能决定之后的人生,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选择铺就而成的。正如读者@小z所说,“但时间总是向前的”,在一个个伤痛之后,希望我们也依旧有生活。

结语

高考后的家庭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话题,它涉及到金钱、承诺、期望和责任等多个方面。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家庭在面对高考后的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无奈、挣扎和成长。尽管这些变化带来了许多痛苦和矛盾,但它们也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成长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或许可以学会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,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。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快速回复
限120 字节
认真回复加分,灌水扣分~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