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县辽代历史文化遗存:东北灿烂文明的见证
义县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名城重镇,拥有丰富的辽代历史文化遗存。这些遗存不仅是义县历史的辉煌印记,更是东北古代文明灿烂的有力证明,其中奉国寺和广胜寺塔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两处古迹。
奉国寺:辽代佛教建筑的巅峰之作
历史地位与建筑价值: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(1020年),初名咸熙寺,后易名奉国寺,是我国现存的辽代三大寺院之一,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,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,上乘唐代遗风,下启辽、金等寺院布局,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。
文化艺术瑰宝:奉国寺的木构建筑连同附属的彩塑群、壁画、彩绘、碑刻石雕、匾额等,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,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。大雄殿不仅以雄浑的面貌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,更以其完美遗存,使辉煌的中华历史文明通过传统的建筑、雕塑、彩绘技艺等多方面展现给世人。
广胜寺塔:辽代古塔艺术的上乘佳作
建筑形制与艺术特色:广胜寺塔建于辽开泰年间(公元1020年),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,高49.9米,屹立于约三米高的塔台上。塔身下部束腰处各面均筑有壶门,门内皆雕有会乐天群像,各个姿态优美,有的作舞蹈式,有的作奏乐式,反映出辽代歌舞艺术的质朴、淳真。八面塔身各面还塑有精美的青砖浮雕,佛龛、佛造像、菩萨、飞天、力士、宝盖等雕塑栩栩如生。
历史与旅游价值:广胜寺塔是北方诸多辽塔中年代久远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塔之一,在现存辽代砖塔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是辽代建筑古塔中的上乘佳作。它矗立于义县古城西南隅,与奉国寺、万佛堂石窟、八塔山遥相辉映,具有较好的文物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环境。
义县辽代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
义县在辽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是辽代著名契丹女政治家萧绰的故里,也是辽代让国皇帝、东丹王耶律倍的宜州大内行宫所在,是耶律倍子孙生活和成长的地方。除了奉国寺和广胜寺塔,义县还有万佛堂石窟、八塔山辽代八塔、弘政县古城遗址等众多辽代历史文化遗存。万佛堂石窟是东北唯一的摩崖石窟群,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2;八塔山辽代八塔是世界唯一纪念释迦摩尼一生八个辉煌阶段,人工巧妙依托自然景观而建造的塔林。这些丰富的遗存共同构成了义县深厚的辽代历史文化底蕴,充分证明了东北在古代也曾拥有灿烂的文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