牟山湿地公园:历史与生态的完美融合
牟山简史:从官渡烽火到黄河湮没
牟山,位于郑州中牟之间,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。当时,曹操与袁绍在此修筑土山工事,后世称其为“牟山”。明代正德十年的《中牟县志》记载,牟山高十余丈,延数十里,山上建有牟山庙,盛产药材麻黄。抗战之前,当地百姓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登牟山踏春,流传有“正月十六上老冢,上过老冢腰不痛”的民谣。
1938年,为阻遏日军进犯,国民党军队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,洪水淹没中牟,牟山亦遭遇致命冲击。至1940年,洪水持续上涨,冲刷残存的山体,最终在河水中消失殆尽。
涅槃重生:牟山化身生态湿地
自2010年起,中牟在牟山原址区域规划建设牟山湿地公园。重建后的主峰牟山高达153米,由工程废料与湖区泥土堆筑而成。园内构建“一山、四峰、三湖”的核心景观体系,包括清阳湖、渟泽湖、南溪湖三大水体,形成城市中的天然生态绿肺。全园分为北园、南园、东园三大功能区,配套设施包括儿童乐园、观澜广场、电瓶车游览线与登山步道等。
漫步牟山湿地
牟山湿地公园以“静”打动人心。绕湖而行,柳树摇曳,阳光斑驳洒在草地上,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点缀其间。公园内的桥各具特色,山间步道融合了“官渡之战”的历史故事。夕阳西下,湖面暗红,半轮弯月挂在柳梢,芦苇荡里小鸊鹈惊慌起飞,晚风中摇曳的蒲棒在余晖里沉默。月光倾洒湖面,野鸟安静伫立,清风拂过树梢,世界仿佛静止,心灵被轻轻荡涤。
结尾
牟山湿地公园是一个适合散步、发呆、和孩子讲古的地方,也是一个适合一个人徒步、思考、与自己相处的地方。它不是一个“网红式”的公园,但正是这种沉稳,让它成为郑州人身边一个难得能静心、亲近自然的地方。美,有时就藏在被忽略的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