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  • 7阅读
  • 1回复

[数码讨论]Windows 10停服 2.4亿台设备市场待分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 

发帖
193926
金币
475046
道行
2004
原创
2431
奖券
3095
斑龄
39
道券
1134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43189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10-14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9小时前

“请自带笔记本电脑(Windows 10以上系统)”,因培训机构对电脑配置的要求,刘枫(化名)入手了一台搭载Windows 11的笔记本电脑给孩子学习。

“对Windows 10的支持将于2025年10月结束。”微软一年多前便发布了官方通知,“2025年10月14日之后,Microsoft将不再为Windows 10提供来自Windows更新的软件更新、技术协助或安全修补程序。你的电脑仍可正常工作,但我们建议迁移到Windows 11。”

这一持续十年的系统服务落幕,将直接影响约2.4亿台电脑,使它们面临“无安全补丁、无官方支持”的裸奔风险,其中部分设备因硬件限制无法升级至Windows 11。这场全球PC领域的“系统迁徙”,正倒逼国内用户和企业在付费续命、硬件换新和国产替代之间做出选择。

根据微软的官方公告,停服后Windows 10设备将彻底失去三大核心支持:安全更新、技术支持、功能优化。尽管设备仍可开机运行,但如同“拆除了防火墙的城堡”,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。

摆在用户面前的有三条路:升级系统、付费保障、更换新机。刘枫选择换机,但他并不情愿:“我的电脑不支持升级系统,不然我不会买新的。”

“Windows 10停服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,当下这个需求很难得。”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“我认为商业利益是微软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驱动。”

据Canalys统计,约1/5的设备将因为与Windows 11操作系统不兼容而沦为电子垃圾,约为2.4亿台。如果这些设备都是折叠式笔记本电脑,将其垂直向上摞起来,高度将超过月球600公里。

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选择换新,甚至连Windows 10停服也不甚了解。

统计2025年一季度全球个人电脑数据时,Canalys首席分析师Ishan Dutt提到了Windows 10停服的影响:“3月对熟悉中小企业PC更新计划的渠道伙伴的调研显示,14%的受访者表示客户并不知道Windows 10即将停止服务,另有21%的受访者表示客户虽然知情,但暂无升级计划。对于这些客户而言,计划延迟意味着其在更新设备时,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问题。”

既不想升级又不想换新的用户怎么办?

了解一下Windows 10消费者版扩展安全更新程序(ESU)。获得方式有两种:兑换1000个Microsoft Rewards积分,或一次性购买金额达到30美元或当地货币等值金额,外加适用税费。Windows ESU可以帮助用户降低恶意软件攻击和网络安全威胁的风险,但不提供其他类型的修复、功能改进或产品增强服务,也不包含技术支持。

防护的生意是安全厂商的主业。针对使用Windows 10的企业用户,奇安信推出天擎Win10停服专项安全方案,此方案可以在“不换系统、不打补丁、不频繁升级”的前提下进行安全防护。奇安信终端安全相关负责人提醒政企用户应立即开展三项工作:全面盘点Windows 10设备资产,重点标注关键业务终端;对无法升级系统的设备构建基础防护;建立漏洞应急响应机制。

“现在正处在一个混乱的周期。”王超站在操作系统的角度上分析称,与10年、20年前相比,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统治力下降不少,国内出现了鸿蒙、统信、麒麟、红旗等同行,国外有老对手苹果,各家的份额一定是此消彼长的,微软想抓住这个机会。

这也是一个挑战,微软的同行、用户以及安全厂商等上下游同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。

360公司方面表示:“Windows 10停服后设备存在安全与合规风险,这将进一步加速国产化迁移进程,推动政企转向国产系统;同时有助于拓展国产操作系统市场,助力其完善生态、提升用户体验,提升自主可控的占比与能力。”

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

图片来源:企业供图

山庄提示: 道行不够,道券不够?---☆点此充值☆
 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
发帖
193926
金币
475046
道行
2004
原创
2431
奖券
3095
斑龄
39
道券
1134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43189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10-14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9小时前
Windows 10停服倒计时:一场系统迁徙背后的产业变革与用户抉择

2025年10月14日,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,却将成为全球PC生态的“分水岭”——微软正式终止对Windows 10的技术支持。这意味着超过2.4亿台设备将失去官方安全更新、技术支持和功能优化,进入“裸奔时代”。这场被称作“系统大迁徙”的事件,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,更是一场牵动用户选择、企业战略、国产替代与网络安全格局重塑的深层次变革。

---

一、停服背后:微软的战略转向与商业逻辑

微软宣布结束Windows 10支持,并非突发之举,而是其操作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的既定策略。自2015年发布以来,Windows 10已服役十年,按照微软通常的10年支持周期,2025年的终结在情理之中。

然而,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商业考量:

- 推动硬件销售联动:Windows 11对TPM 2.0、Secure Boot等安全模块的硬性要求,使得大量旧设备无法升级。据Canalys统计,约五分之一(即近5000万台)Windows 10设备因硬件不兼容而被“淘汰”,间接刺激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新一轮换机潮。
  
- 巩固生态系统控制权:通过强制迁移至新系统,微软可进一步整合Microsoft 365、Azure云服务、Edge浏览器、Copilot AI助手等产品线,构建更加闭环的数字生态,提升用户黏性和订阅收入。

- 应对竞争压力的战略卡位: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,苹果持续强化macOS与iOS的融合体验;华为鸿蒙实现多端协同;统信UOS、麒麟软件在国内政企领域稳步渗透。微软亟需借此次系统切换之机,重新确立其在PC端的主导地位。

正如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所言:“Windows 10停服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。”这一“人为制造”的技术断点,实则是微软在全球操作系统博弈中的一次精准落子。

---

二、用户的三重困境:升级、换机还是冒险?

面对系统停服,普通用户与企业客户面临三条路径的选择,每一条都伴随着成本、风险与未来适应性的权衡。

1. 系统升级:理想但受限
理论上,符合条件的设备可通过免费方式升级至Windows 11。然而现实是:
- 大量2017年前生产的设备缺乏TPM 2.0芯片或UEFI固件支持;
- 部分用户担心新版系统稳定性、驱动兼容性及界面变化带来的学习成本;
- 升级后可能出现性能下降、软件冲突等问题,尤其影响教育、医疗、制造业等依赖特定应用的场景。

因此,“能升却不愿升”成为不少用户的真实写照。

2. 更换新机:经济负担下的被动选择
像刘枫这样的家长,因培训机构明确要求“Windows 10以上系统”,只能选择购置新机。“我不愿意换,但别无选择。”这句无奈道出了许多家庭和中小企业的处境。

数据显示,2024年以来,中国商用PC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,部分源于政企单位提前启动的Win10替换计划。但对于预算有限的个体用户而言,数千元的换机支出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

3. 继续使用+第三方防护:高风险中的妥协方案
仍有相当比例的用户选择“原地不动”。Canalys调研显示,14%的中小企业客户不知情,21%虽知情但暂无计划。他们寄希望于以下两种方式延缓风险:

- 消费者版扩展安全更新(ESU):个人用户可用1000 Microsoft Rewards积分兑换一年保护,或支付约30美元购买。但该服务仅提供基础安全补丁,不含功能改进和技术支持,且每年需续费,三年封顶。
  
- 第三方安全解决方案:如奇安信推出的“天擎Win10停服专项防护方案”,采用虚拟补丁、行为拦截、漏洞防御等技术,在不升级系统的前提下实现威胁阻断。这类方案适用于关键业务系统无法立即迁移的政企机构,但本质上属于“打补丁式防守”,难以应对高级持续性威胁(APT)攻击。

---

三、国产操作系统的机遇窗口正在开启

Windows 10停服不仅是危机,更是国产操作系统实现突破的历史契机。

长期以来,我国基础软件受制于人,党政机关、金融、能源等领域长期依赖Windows系统,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隐患。此次大规模系统更换节点,为国产系统提供了难得的“上车机会”。

国产主流系统发展现状:

| 系统名称 | 开发主体 | 技术基础 | 应用场景 |
|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----|
| 统信UOS | 统信软件 | 基于Linux | 政务、教育、国企 |
| 麒麟Kylin | 麒麟软件(中国电子旗下) | Linux内核 | 军工、航天、政府 |
| 鸿蒙HarmonyOS | 华为 | 自研微内核 | 智能终端、物联网 |
| 中标麒麟 | 中标软件 | Linux分支 | 早期政府采购 |

这些系统已在党政办公领域初步形成替代能力。例如,统信UOS已适配超过10万款软硬件产品,涵盖办公、浏览器、杀毒、打印机等常用外设。

更重要的是,随着AI、云计算、边缘计算的发展,操作系统正从单一桌面平台向“泛在操作系统”演进。鸿蒙提出的“一次开发,多端部署”理念,正在挑战传统PC为中心的操作系统范式。

360公司指出:“Win10停服将进一步加速国产化迁移进程。” 这不仅是技术替代,更是数据主权、供应链安全与国家战略自主可控的重要体现。

---

四、产业链重构:安全厂商、渠道商与服务商的新战场

微软的决策涟漪效应波及整个IT产业链,各角色纷纷调整策略,抢占“后Win10时代”的市场份额。

1. 安全厂商: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
传统杀毒软件已不足以应对无补丁环境下的零日漏洞攻击。以奇安信、深信服、绿盟为代表的厂商,推出基于EDR(终端检测与响应)、XDR(扩展检测与响应)的综合防护体系,结合威胁情报、AI分析和自动化响应机制,帮助客户构建“类免疫系统”的安全架构。

2. 渠道与服务商:迎来服务高峰
大量中小企业缺乏专业IT团队,依赖渠道商进行设备评估、系统迁移、数据备份和培训支持。Ishan Dutt提到,“许多客户尚未制定更新计划”,预示着2025年前后将迎来一波集中的技术服务需求高峰。

这也催生了“Win10退役一站式服务包”——包括资产清查、兼容性测试、数据迁移、合规审计等内容,成为渠道商新的盈利增长点。

3. 云厂商与虚拟化方案提供商:另辟蹊径
对于无法更换硬件的企业,采用VDI(虚拟桌面基础设施)也成为一种替代路径。通过将Windows 10运行在云端服务器上,集中管理和打补丁,降低本地终端风险。阿里云、腾讯云、华为云均已推出相关解决方案。

---

五、未来的操作系统图景:多元共存与生态博弈

Windows 10的落幕,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,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操作系统格局正在形成。

1. 不再是“一家独大”的世界
过去十年,尽管移动互联网兴起,Windows仍在PC端保持绝对统治地位。如今,随着鸿蒙、Chrome OS、各类Linux发行版以及WebAssembly等新技术的崛起,操作系统呈现“去中心化”趋势。

特别是在教育、政务、工业控制等领域,“专有系统+本地化服务”模式更具优势,也为国产系统留下了广阔发展空间。

2. 操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正在转移
未来的操作系统不再只是“让人开机用软件”的工具,而是:
- 数据流动的枢纽
- AI能力的调度平台
- 多设备协同的中枢
- 安全可信的基石

谁能更好地整合AI agent、自然语言交互、跨设备无缝流转等功能,谁就将在下一代人机交互革命中占据先机。

3. 用户意识觉醒: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自主选择”
越来越多用户开始关注系统背后的隐私政策、数据归属、更新权限等问题。一些技术爱好者转向Linux,追求更高的自由度;企业则更加重视供应链安全审查。

这种意识转变,将倒逼所有操作系统厂商提升透明度和服务质量。

---

结语:一场被迫的迁徙,一次主动的觉醒

Windows 10的谢幕,表面上看是一次例行的技术更替,实则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、产业升级与用户权利的深刻对话。

它让无数像刘枫一样的普通人意识到:手中的电脑不只是学习工具,更是连接数字世界的门户;每一次系统更新,都可能涉及个人信息的安全边界。

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,这是一次警钟,也是一个机遇——唯有掌握核心基础软件的话语权,才能真正构筑网络安全的“钢铁长城”。

当2.4亿台设备站在十字路口,我们不仅要问:“下一步去哪里?” 更应思考:“我们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数字未来?”

> 参考信息来源:微软官方公告、Canalys研究报告、北京商报采访、奇安信/360公开资料、统信/UOS官网、工信部信通院报告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快速回复
限120 字节
认真回复加分,灌水扣分~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