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完整版本: [-- 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是应时之举 --]

武当休闲山庄 -> 数码讨论 -> 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是应时之举 [打印本页] 登录 -> 注册 -> 回复主题 -> 发表主题

huozm32831 2025-06-03 17:46
近日,《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(2025年)》发布,围绕“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”推出16条措施支持企业发展,特别针对加强智能安全保障、打造行业头部大模型、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包含真金白银的奖励举措。

 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,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,也带来算法偏见、数据泄露、伦理失序等安全风险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,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、政策制度、应用规范、伦理准则,构建技术监测、风险预警、应急响应体系,确保人工智能安全、可靠、可控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速与安全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,立足国家安全战略全局,构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是应时之举。

  当前,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、社会稳定和人类文明构成系统性挑战。从技术维度看,算法黑箱、数据偏差、模型缺陷等底层问题持续存在,成功防范网络攻击难度较高,容易危及智慧医疗诊断精准度和金融风控系统可靠性。从社会维度看,深度伪造技术可生成以假乱真的虚假信息,严重冲击社会信任体系与意识形态安全防线。从文明维度看,系统暗含的算法歧视正在解构社会公平正义,自动驾驶面临的“电车难题”带来伦理困境,这些挑战不断倒逼人类文明新规范的建立。面对这些新形势,构建涵盖技术治理、风险防控、伦理规约的立体化治理体系,是我国把握技术主导权的战略选择。

 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范体系,以保障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。做好这项工作,要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,探索形成有效的方法路径,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高。我国以制定全面、长远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战略规划为依托,构建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,强化制度约束。在此基础上,加快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,明确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者、使用者和监管者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的权利、义务和责任,将有利于确保人工智能产业有序发展。

  目前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等一系列部门规章业已发布,初步明确了数据安全、算法透明、责任追溯等核心规则。相关行政法规对企业公开训练数据来源、算法逻辑,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等提出了要求,并进一步推动AI服务安全评估制度落地。针对深度伪造、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,我国也有了初步的专项治理规范。当然,从长远发展考虑,还需针对数据安全、算法公平、隐私保护等问题,出台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标准规范,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
  人才是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支撑。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安全宣传教育活动,面向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公众,普及人工智能安全知识,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,十分重要。通过举办培训讲座、发布科普资料、开展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,营造全民关注、共同参与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的良好氛围。加强人工智能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在高校中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,优化课程设置,注重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具备安全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。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,建立人才激励机制,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,为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  加强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,既是技术命题,更是社会治理命题。我们应坚持科技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原则,多方协同、多措并举,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安全挑战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朝着安全、可靠、可控的方向发展,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国家、造福社会、惠及人民。

jjybzxw 2025-06-03 18:49
《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(2025年)》的发布,标志着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。该行动方案围绕“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”的发展,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来支持企业的发展,特别强调了智能安全保障、打造行业头部大模型、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,并提出了具体的奖励政策。

智能安全保障

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算法偏见、数据泄露、伦理失序等安全风险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,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、政策制度、应用规范、伦理准则,构建技术监测、风险预警、应急响应体系,确保人工智能安全、可靠、可控。这表明,智能安全保障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一环。

打造行业头部大模型

行动方案中提到,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、平台机构联合大模型企业、信息软件企业,围绕行业全流程优化和关键环节突破,开发部署具有引领作用的行业大模型。对于达到国内一流、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模型算力成本,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。这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头部大模型的发展,提升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。

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

行动方案还强调了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性。通过支持企业将工业机理、数据、知识与大模型相融合,打造适应性强、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能力好、可感知环境和自主协同的通用智能体,突破传统工业软件重度依赖经验、适应环境受限、智能化不足的困境。对于具有行业推广性、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和优化生产管理的通用智能体,对其运营服务按调用算力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。

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

面对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速与安全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,构建涵盖技术治理、风险防控、伦理规约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是我国把握技术主导权的战略选择。这包括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防范体系,以保障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。

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

目前,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等一系列部门规章业已发布,初步明确了数据安全、算法透明、责任追溯等核心规则。相关行政法规对企业公开训练数据来源、算法逻辑,对生成内容进行标识等提出了要求,并进一步推动AI服务安全评估制度落地。

人才培养

人才是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支撑。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安全宣传教育活动,面向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公众,普及人工智能安全知识,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认知水平和防范意识。加强人工智能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在高校中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,优化课程设置,注重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既懂人工智能技术又具备安全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。

综上所述,《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(2025年)》的发布,不仅为北京市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,也为构建智能安全保障体系、推动行业头部大模型建设和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同时,通过法律法规和人才培养,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
查看完整版本: [-- 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是应时之举 --] [-- top --]


Powered by www.wdsz.net v8.7.1 Code ©2005-2018www.wdsz.net
Gzip enabled


沪ICP备:05041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