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谷粉丝 |
2025-06-05 13:35 |
好的人觉得出汗,是人体调节体温的正常生理现象,但如果说你出汗出的很多,经常出汗,吃个饭都能一头汗。坐在那儿不动,玩儿手机都能出一手汗,一身汗,那这很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。

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是这样说的:"阳加于阴谓之汗",汗液生成与阳气蒸腾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。。在临床实践中,人们常将多汗归因于气虚,确见气短乏力、懒言少语者,玉屏风散可收固表止汗之效,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阳气亏虚,阳虚必兼有气虚。

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创立的桂枝甘草汤,正是针对阳虚汗证的经典方剂。此方虽仅桂枝、炙甘草二味,却蕴含着"少火生气"的深意。汗为心之液,过度发汗必伤及心阳,临床常见心慌心悸、畏寒肢冷等症,正如《伤寒论》所载"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",此即心阳受损之象。

方中桂枝色赤入心,具温通心阳之功。炙甘草甘温补中,既能缓桂枝辛散之性,又可培补中焦气血,二者相伍恰似"燧木取火"——桂枝为钻木,炙甘草为火绒,共奏温阳固本之功。现代《福建中医药》记载的医案中,林姓男子心悸、畏寒、多汗,以手护心之症,正合"叉手自冒心"的阳虚证候,单用此方即获良效。

需特别指出,桂枝虽为发汗要药,然在此方中却行止汗之功。此中玄机,在于其双向调节之性:通过振奋心阳,增强卫气固摄之力,使腠理致密而汗自止。炙甘草的甘缓之性,既能制约桂枝辛散太过,又可延长药效持续时间,避免"壮火食气"之弊。

当然了,我们必须得和桂枝汤区分一下。桂枝汤呢,以桂枝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炙甘草五味成方,后世多称其为"调和营卫第一方"。很多人觉得呀,这个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桂枝和芍药,但懂得中医的人都了解,真正担当调和营卫重任者,实为生姜与大枣。桂枝在此方中主要发挥"解肌发表"之功,与白芍相伍,一散一收,调畅营卫运行之路。而生姜辛温走表,大枣甘温补中,二者配伍恰似"天枢运转"——生姜如离照当空,推动卫气运行;大枣若甘霖普降,滋养营阴生化。这种配伍智慧,在《黄帝内经》"营在脉中,卫在脉外"的理论框架下,形成了独特的"开合枢"机制。

从桂枝甘草汤到桂枝汤,仲景先师展示了"以简驭繁"的用药智慧。桂枝甘草汤如单刃剑,直指心阳亏虚;桂枝汤则似复合弓,兼顾表里阴阳,所以说呀,我们学习中医一定不要死搬硬照,日常调理身体呀,也不要盲目跟风。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,同样呢。每个人也都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中药方子。好了,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,我们下期再见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