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谷粉丝 |
2025-06-06 10:24 |
哎呀,说起榴莲这玩意儿,真是让人又爱又“恨”啊!有人一闻那味儿就翻白眼,捂鼻子逃命;但你别说,还有人,哪怕隔着塑料袋闻见那“臭香臭香”的味道,眼睛都亮了,嘴角都咧开了,像是遇见初恋似的。

我常年坐诊,隔三差五就有患者跟我说:“医生,我体寒啊,一年四季手脚冰凉,再吃点冷的就胃疼,来例假肚子像被掐了一样。” 你说说,这样的身体,还不是典型的“阳虚体质”?可问题是,很多人都只盯着药补、艾灸、拔罐,天天想靠“外力”把身体热起来,却偏偏忽略了——我们吃进嘴里的食物,也能是“药”,也能是“火”! 所以今天我就要好好唠唠这个让无数人“误会”了的果王——榴莲。 榴莲不是用来“解馋”的,它是个“脾气火爆”的小暖炉。你可能觉得我夸张,但这是真事,我见过太多体寒的姑娘,冬天靠它暖身,夏天吃了还“上火”,这都是体质和吃法没搞明白。

你要是把榴莲当成普通水果,那你就错了。榴莲不是“水果界的温柔小妹”,它更像是“火爆脾气的老火兄”。 它自带热性,性味甘、温,入脾、肾经。什么意思?就是它不是那种清清爽爽的解暑水果,而是热情似火的暖胃“补药”。 中医里讲,榴莲可以“补肾助阳、活血化瘀、祛寒止痛”。这不是我瞎说,是《岭南采药录》里白纸黑字记下来的老经验。

它不是给每个人吃的,但对那种手脚冰凉、宫寒、经期疼得打滚、老是怕冷的人来说,榴莲简直是“冬天的救星”。 但你要是火气大、喉咙痛、常长痘的那种人,吃它就像是火上浇油——你不“上火”谁上火?所以说啊,这榴莲,是“分人吃”的,不是谁想吃就吃的。 咱们说实话,很多人吃榴莲就两种方式:生啃,冻着吃。要么直接挖着吃,要么做榴莲冰淇淋、榴莲千层蛋糕。但你不知道的是——这样吃,榴莲的药用价值几乎全浪费了! 榴莲生性温热,它怕冷。你非得拿它去冰冻、冷藏、打奶昔,等于把它的“火气”给逼没了。就像你拿着一瓶热水,还非得加冰块喝,图啥?

真正会吃榴莲的人,都懂得“加热”它。你看,泰国人、马来人怎么吃榴莲?他们会拿榴莲煮汤、炖鸡,甚至炒饭、煮粥。加热后的榴莲,不仅更香,而且“暖身力”更强。 我身边一个老中医朋友,家里体寒的女儿每次来例假,他就炖一锅“榴莲鸡汤”,榴莲炖得软糯香浓,鸡汤热乎乎的,一碗下去,整个人从胃暖到脚。这才是榴莲的正经吃法! 很多人一提起榴莲就怕胖。确实,它热量高,糖分也不低。每100克榴莲含有147千卡热量,相当于一碗米饭的一半。

但问题是,你不是天天吃,一次吃个两三瓣,只要搭配得当,哪来的“致命危害”?真正值得担心的,是你天天喝的奶茶、吃的炸鸡,那才是让你“慢慢变胖”的真凶。 而榴莲里的营养,可不是空有热量那么简单。它富含钾、镁、维生素B族,对改善贫血、增强心肌、缓解疲劳都有好处。尤其是其丰富的膳食纤维,对便秘的老年人来说,是温和的“润肠剂”。 榴莲不是胖人的敌人,而是气血不足者的“暗号”。 你是不是总觉得榴莲“吃完就没了”?其实,它的皮和核也不是白长的。 榴莲壳内层白膜:这层白白的东西,别扔!广东人早就用它煲汤、炖猪骨,说是能清热降火、缓解口腔溃疡。虽然现代研究没完全证实它的药效,但它富含多酚和植物蛋白,用来煮汤,既环保又有益健康。

榴莲核:别看它硬邦邦的,其实它是可以吃的。削皮、切块,煮熟后像红薯一样软糯香甜。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补中益气、健脾开胃。 榴莲整个果子,从皮到肉,从核到壳,都是宝。 很多人一吃榴莲就长痘、口干、便秘,就说它“上火”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是不是你吃得不对?还是你身体本来就“火气大”,榴莲只是“火上浇油”了? 就像一锅汤,你本来就烧得滚烫了,还往里加柴火,能不溢出来吗?

所以,榴莲的“暖”是相对的,它是个“挑人吃”的热性水果。对于阳虚、体寒、血虚的人,它是贴心暖宝;但对阴虚火旺、湿热体质的人,它就是“催火使”。 判断你适不适合吃榴莲,不在味蕾,而在体质。 · 手脚冰凉、脸色苍白、月经量少、畏寒怕冷?吃! · 一吃油炸就喉咙痛、舌苔黄厚、便秘口臭?先缓缓! 榴莲原产马来半岛,古时被称为“图兰”,是皇室贡品。它的“热情奔放”不仅体现在味道上,更体现在文化里。 在泰国,榴莲被称为“水果之王”,而山竹是“水果之后”——一个热,一个凉,吃榴莲配山竹,是当地人的“阴阳调和”智慧。

在中医“药食同源”体系中,榴莲不但不是“垃圾食品”,反而是“天生带药性”的果中宝。它不是甜食,而是“甜中有火”的调理品。 想吃榴莲但又怕上火的人,这几点要记牢: 1. 不空腹吃:榴莲糖分高,空腹下肚容易血糖波动,还刺激胃酸分泌。 2. 搭配寒凉食材:比如绿豆汤、山竹、莲子粥,平衡它的热性。 3. 控制摄入量:一次吃两三瓣足矣,别整一个榴莲当晚餐。 4. 忌与酒同食:酒助,榴莲也助火,两火相遇,容易“中暑”。

它不是治病的药,它是调节体质的“钥匙”。你要是用对了,它能帮你打开暖胃、补气的门;你要是用错了,它也能直接给你“点火”。 别把榴莲当零食,它更像是“补品”一样,需要用心吃。 榴莲不是“罪恶的美食”,而是“误解的食材”。我们总是用表面的“热量”“味道”去评判它,却忽略了它背后隐藏的“养生密码”。

体寒的人,请你重新认识榴莲;怕胖的人,请你理性看待榴莲;爱美的人,请你科学搭配榴莲。 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。”果子是用来帮助身体平衡的,而不是让你“过把瘾”就忘了身体感受的。 榴莲,是火,你是柴还是水?你得自己知道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