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谷粉丝 |
2025-06-11 10:37 |
人岁数一大,就容易琢磨身体这点事儿。尤其是那些整天跟病打交道的老医生、老专家,更是看得清楚一些。 92岁的钟南山院士、98岁的汤钊猷院士,他们一辈子都在和病魔较劲,尤其是肿瘤这个东西,研究了几十年,最后发现,很多人不是输在药不够好,也不是输在技术不够,而是输在嘴上。

汤钊猷院士年轻时候当过外科医生,刀下的肿瘤切了一个又一个。后来他不满足于切,他想知道这东西为啥会长出来。研究了一辈子,最后说了一句话——“想防癌,嘴巴管住是一半的胜利。”这话听起来简单,但真做起来,却不容易。 肿瘤这东西,跟吃其实有很大关系。不是说吃一口就得病,但天天吃、年年吃,吃出问题的几率就大了。汤院士提醒说,有几样东西,能少吃还是少吃,尤其是天天吃、顿顿吃的人,得注意了。 第一个要少吃的,是加工肉。

香肠、腊肉、培根、火腿这些,很多人觉得香得很,尤其是早上来一根煎得焦焦的热狗,配杯咖啡,觉得一天都精神了。但这些东西,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定性了,是明确的致癌物。不是“可能”,是“确定”。 为啥?因为里面有亚硝酸盐。这个东西听起来像化工厂出来的,其实我们超市里卖的香肠、火腿里都有。它本身没啥问题,但在肚子里一折腾,跟胃酸一碰,就有可能变成亚硝胺,这玩意儿是出了名的致癌物。特别是跟胃癌、食管癌、结肠癌这些有关系。 有些人说,我吃的不多啊,一天就吃两片培根。这就像天天吸一点点烟,年头一长,问题一样不少。肿瘤不是一下子长出来的,它是日积月累“吃”出来的。

第二个要控制的,是高温油炸的食物。 油条、炸鸡、薯条、锅巴,这些东西香是香,但香气背后藏着的,是“丙烯酰胺”这个词听着就不友好。它是在高温油炸时产生的,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,比如土豆、面粉,一炸温度上去了,就容易出现。 有研究发现,这种物质在动物体内会导致突变,简而言之,就是把细胞搞乱了。细胞乱了,就可能像脱缰的马一样,开始不受控制地疯长,那就是肿瘤的苗头。 而且高温油炸的东西还容易让人吃多,吃得多了,不光是油的问题,热量也高,胖得快。肥胖本身就是肿瘤的一大风险因素,特别是肝癌、乳腺癌、胰腺癌这些,跟体重关系都不小。

第三个要当心的,是含糖饮料。 奶茶、可乐、果汁饮料,喝起来甜滋滋,年轻人更是离不了这些。但你知道吗?一杯中杯奶茶,糖含量可能相当于六七块方糖。天天喝,不胖才怪。 糖进了身体,一部分变脂肪,还有一部分刺激胰岛素分泌。胰岛素多了,就会让细胞不正常地活跃,有研究就指出,糖摄入过多,乳腺癌、结肠癌、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都会提高。 糖上瘾。喝惯了奶茶的人,白开水都觉得寡淡,一天不来一杯就难受。肿瘤喜欢糖,就像蚂蚁喜欢甜,肿瘤细胞靠糖活得更旺盛。这不是吓唬你,是有研究实锤的。

第四个别轻视的,是腌制食物。 咸鱼、咸菜、酱豆腐、咸蛋,这些东西很多人从小吃到大,觉得是家乡的味道。但这些食物里,亚硝酸盐含量也不低,特别是储存不当的时候,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。 广东有句话叫“咸鱼白菜也好饭”,但香港地区因为咸鱼吃得多,鼻咽癌发病率一度居高不下。汤院士就说过一句话,“咸鱼可以吃,但不能天天吃。”他自己有时也吃,但一年都吃不上几次。

第五样,其实很多人没注意——烧焦的食物。 烤串、烤肉、锅贴、焦锅巴,焦香味让人垂涎,但那层焦黑的东西,其实是苯并芘,也是致癌物。尤其是炭火烤制时,油滴到炭上冒烟,那烟气再附着到肉上,风险就更大了。 有一回见一个病人,肝癌晚期,才五十出头,一问才知道,这人爱吃烤肉,每周两三次,十年如一日。医生摇摇头:“不是说烤肉就一定得癌,但你这频率,风险确实高。”

吃东西这事,说到底是个习惯问题。谁不想吃点好吃的?但这个“好吃”,不能只看味道,也得看看后果。就像我们开车,速度越快越爽,但也得看路况,不能一路狂飙。 肿瘤的形成,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。基因出问题了,免疫系统没管住,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——吃的、喝的、吸的、碰的,就给肿瘤提供了土壤。吃,是我们最能控制的一部分。 有人说,现在吃什么都有问题,那是不是干脆啥都别吃了?这就像说空气里有灰尘,我干脆不呼吸了。不是这个理。关键在于控制频率、控制量。

有些人说,我爷爷天天吃腊肉活到九十多,那是个体差异。就像有的人抽一辈子烟没得肺癌,但更多的人,抽了二十年就咳得上不来气。我们不能拿个例当普遍。 汤钊猷院士自己怎么吃?他讲过,他平时吃得很清淡,肉吃得少,喜欢吃豆制品、蔬菜,偶尔吃点鱼。他说,“吃饭不是为了满足嘴巴,而是为了让身体活得更久。”

说得朴实,但有道理。你看他九十多岁了,思路还清楚,走路不抖,开会还能讲三小时不喝水。人家不是靠补品养出来的,是靠几十年如一日地“管住嘴”。 说了这么多,不是让大家一下子就变成素食主义者,也不是让人一口肉不沾。关键是别让“好吃”决定你吃什么,要让“对身体好”来决定吃什么。有些东西,想吃的时候,先问问自己:值不值得?吃这一口,能不能换个更健康的方式?

比如想吃炸鸡,不妨换成烤的;想喝奶茶,试试无糖的豆浆;想吃火腿,换个白煮鸡蛋。日常生活中这些小改变,可能就是你和肿瘤之间的一道防线。 人这一辈子,说到底不就是吃喝拉撒睡?但也正是这些最基础的事,决定了你能活多久、活得咋样。命运不是一下子决定的,是一点点吃出来的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