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7801728 |
2025-07-16 22:38 |
莫斯塔尔古城是波黑南部的历史重镇,穿城而过的内雷特瓦河上有座石桥,建于公元1566年,是奥斯曼帝国建筑的典范。几百年来,石桥是东岸穆斯林族(波什尼亚克族)与西岸克罗地亚族人民生活的必经之路。

 1992爆发波黑内战,古城成为交战前线,一年后大桥被炸毁。战争结束后,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,多国共同筹资,打捞落入河中的石料残骸重建,2004年7月23日竣工,再现16世纪建筑风貌。2005年,古桥及周边老城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波黑首个世界遗产。


 我们在濛濛细雨中来到古城,与古城经历痛苦后的心情相仿,看似一切都过去了,但民族矛盾远未消失,战后穆、克两族仍旧以桥分界居住,城市行政管理实行“制度性分割”,各自分别运行,老百姓日常生活也是两套平行的系统,学校教育、医疗体制等都是分开的,互不干涉。

 西岸进城就看见战争废墟建筑,1895年建造的老房子只剩下一扇墙,门楣上的弹痕历历在目。

 过老桥边有一铜匠作坊“巴贾客”,号称有“科波施密特家族自1918年以来的传统”,店里的老工匠用不熟练的汉语对我说“三个日期”,原来他制作的“莫斯塔尔老桥”铜盘有两个版本,现在的版本加上建造、被毁、重建三个年份。




 墓园对面有“战争和种族灭绝受害者博物馆”,很小,门前的照片触目惊心。





 墓园对面有“战争和种族灭绝受害者博物馆”,很小,门前的照片触目惊心。



 雨渐小,但没有停,我们离开古城,路边不时有大片的墓区划过眼前,战争结束20年了,老桥重建了,但其联合国“跨文化对话与和平的象征”尚未真正实现,民族和解似乎也还遥远。


 古城里的鹅卵石路很有特色,也是“世界遗产”的一部分。公元15世纪开始建造,基础石料鹅卵石,就来自老桥下的内雷特瓦河床,虽然颜色、形状、大小各异,但是当按照当地传统的 “鳄鱼背”工艺施工后,鹅卵石就成了整体,不仅有了独特的纹理视觉效果,还保持排水、防滑、耐磨的实用功能。




 我们走了,鹅卵石路、老石桥、莫斯塔尔古城不走,它们还在期待。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