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完整版本: [-- 粤韵晨香:广府早茶的千年味蕾传承——从一盅两件到非遗技艺的美食之旅[13P] --]

武当休闲山庄 -> 美食指南 -> 粤韵晨香:广府早茶的千年味蕾传承——从一盅两件到非遗技艺的美食之旅[13P] [打印本页] 登录 -> 注册 -> 回复主题 -> 发表主题

huozm32831 2025-09-27 21:29

晨光微熹,广州老字号茶楼的暖黄灯光已穿透薄雾,木质桌椅与暖黄灯光交织的空间里,茶客们围坐品茗,点心香气与温润茶香在空气中弥漫。穿堂而过的点心推车叮咚作响,竹编蒸笼里升腾的热气模糊了木质柱子上的书法文字,庭院景观中的水池、绿植与假山若隐若现,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中式画卷12。老茶客执报纸于圆桌一角,老花镜后的目光随文字移动;三五好友围坐闲聊,指尖叩击桌面的节奏与茶匙碰撞瓷碗的脆响相映成趣;身着旗袍的服务员推着满载虾饺、烧卖的推车穿梭其间,蒸笼揭开时的白雾与食客眼中的期待撞个满怀3。这便是广府晨光中最鲜活的市井图景——早茶,从来不止于"饮食"二字。
味觉符号的文化承载:从珠江小艇上的流动粥档到如今茶楼里的"一盅两件",广府早茶以170余年的传承,将"食"升华为"生活艺术"。砂锅中乳白的海鲜粥裹挟着鱼片的鲜、鲜虾的甜,与晨光同色的粥体里,藏着老广"粗料精做"的生存智慧;晶莹剔透的虾饺皮包裹着粉红虾仁,恰似将城市的清晨包进了方寸之间345。
当"一盅两件"的铜壶添上第三道热水,茶客们的谈笑声已与粤剧唱腔的背景音融为一体。这种始于市井的饮食习俗,如今已成为岭南文化的味觉密码:北园酒家的园林景致让茶点有了山水作伴,伍湛记的及第粥承载着"状元及第"的民俗期盼,而2025年惠如楼延长至晚间的"夜茶"服务,则让晨光中的味道在现代都市的霓虹里继续生长678。正如那句"食在广州,厨出凤城"的俗谚所言,早茶桌上的每一件点心、每一缕茶香,都是广府人对生活热爱的具象化——在这里,美食是载体,文化是内核,而晨光,则是这场味觉传承最温柔的注脚59。
主体内容:一笼一碟总关情——广府早茶的十五味经典
四大天王:早茶江湖的"定海神针"
虾饺
作为广府早茶的"门面担当",虾饺以半透明澄面皮包裹粉嫩虾仁的精致造型,成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。其外皮柔韧不粘牙,内馅虾肉弹牙鲜甜,秘诀在于澄粉与淀粉6:4的黄金配比,需用沸水和面才能形成剔透质感3。鲜虾需手工去线后用盐、糖、料酒腌制10分钟,保留原始鲜味。2018年,虾饺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广州非遗名录,从茶楼点心升格为文化符号。

干蒸烧卖
这道诞生于1930年代"星期美点"时代的经典,以猪肉与虾仁7:3的馅料配比平衡油香与鲜甜6。老师傅需用拇指与食指捏出12道放射状褶皱,皮薄如纸却能锁住肉汁。食用时蘸浙醋解腻的习俗,恰是广府人"浓淡相济"的饮食智慧体现。
布拉肠粉
"西关布拉肠"的棉布蒸制工艺,是保留米香的关键1。米浆在棉布上蒸至半透明,刮起时带着棉布纹路的印记,搭配用生抽、老抽、冰糖慢熬的豉油,咸甜交织。百年老字号"银记肠粉"传承此技,其斋河粉配豉油的经典搭配,诠释了早茶"精致分享"的精髓10。
叉烧包
北园酒家的招牌点心,以"三折如花"的捏褶工艺著称7。松软外皮需经三次发酵,内馅选用猪里脊叉烧,以蜂蜜、生抽调制蜜汁,蒸制后外皮裂开露出琥珀色内馅,恰似"笑口常开"的吉祥寓意。
蒸点:笼屉里的岭南风味
豉汁凤爪
先炸出虎皮褶皱,再用柱候酱、陈皮焖煮两小时,直至骨酥肉烂。岭南湿热气候下,软糯的凤爪搭配解腻的姜丝,成为早茶桌上的"祛湿良方"。

糯米鸡
岭南盛产的糯米包裹鸡肉、冬菇、咸蛋黄,以荷叶包裹蒸制,打开笼屉时荷香四溢。荷叶象征团圆,糯米寓意"年年有余",是节庆必备的应景点心。
蛋挞
酥皮需以猪油起酥,层次达32层以上,内馅用蛋液、淡奶、糖调和,烤至表面焦糖色。北园酒家的蛋挞以"酥松掉渣"闻名,展现广式点心"酥皮"技艺的巅峰7。
煎炸:镬气里的市井烟火
顺德煎堆
凤城酒家招牌,选用糯米粉烫面,包入花生、芝麻馅,油炸至金黄膨胀11。民俗中"煎堆碌碌,金银满屋"的谚语,让它成为新年必备的吉祥点心。
萝卜糕
白萝卜丝与粘米粉蒸制后煎至两面金黄,内藏虾米、瑶柱提鲜。因"萝卜"谐音"彩头",象征"步步高升",是广府人过年必吃的点心12。
干炸响铃
腐皮包裹鲜虾泥炸制,形似铃铛,咬下时"咔嚓"作响。外酥内嫩的口感,搭配椒盐蘸料,尽显广式煎炸点心的巧思。
粥粉面:一碗入魂的温暖慰藉
及第粥
猪杂(猪肝、猪腰、猪肚)与米粥同熬,因"猪杂"谐音"及第",成为考生祈福的"状元粥"。粥体浓稠如脂,撒上葱花、蛋丝,暖胃又滋补13。

干炒牛河
牛肉片用生抽、蚝油腌制,河粉以大火快炒出焦香镬气,牛肉嫩滑、河粉弹牙,是广式"镬气"文化的代表作10。
8WWW.OAFY.CnHTT|8WWW.DORKY.CnHTT|8WWW.CZARY.CnHTT|8WWW.ABJB.iNfOHTT|8WWW.ABJA.iNfOHTT|8WWW.ABHE.iNfOHTT|8WWW.ABHD.iNfOHTT|www.SKIMP.CnHTT|WWW.QUAKY.CnHTTP|WWW.OAFY.CnHTTP|
艇仔粥
源自珠江疍家艇上的渔家美食,鱼片、虾仁、炸花生、猪皮等十几种配料铺在绵密白粥上,一勺入口能尝尽河鲜与杂粮的丰美4。
甜品:舌尖上的甜蜜传承
双皮奶
顺德百年经典,水牛奶经两次蒸煮形成双层奶皮,上层甘香,下层滑嫩。传说起源于清代农民误煮牛奶的意外,如今成为岭南糖水的"活化石"14。

姜撞奶
番禺沙湾镇起源,将70℃水牛奶冲入新鲜姜汁,静置3分钟自然凝固14。奶味与姜辣平衡,寒冬食用暖身,是广府"以食养生"理念的体现。
杨枝甘露
芒果泥、西柚粒、西米、椰奶的组合,甜酸清爽。虽为港式改良甜品,但因"杨枝"象征观音菩萨的净瓶甘露,被广府人纳入早茶甜品谱系,成为夏日解暑神器15。
非遗技艺的当代回响
从虾饺的澄面配比到布拉肠粉的棉布工艺,广府早茶的每道点心都是非遗技艺的载体。正如1930年代"星期美点"时代创制的1500余款点心,今日的茶楼仍在传统基础上创新,让千年味蕾传承在蒸笼与镬气中生生不息6。
非遗点睛:2018年虾饺制作技艺列入广州非遗,其6:4澄粉淀粉配比、沸水和面工艺,以及"每只12褶"的包制标准,成为广式点心标准化的典范。
文化故事:从二厘馆到摩天楼——广府早茶的千年演变史
广府早茶的历史脉络可追溯至清代咸丰年间(1851-1861),其雏形为街头巷尾的“二厘馆”,仅提供粗茶与瓜子、花生等简便茶点,满足码头工人与商贩的歇脚需求3。随着广州十三行贸易的繁荣,这些简陋茶档逐渐升级为青砖骑楼间的“茶居”,至民国时期演变为莲香楼、陶陶居等老字号茶楼,20世纪20年代末更形成“星期美点”潮流,每周推出创新点心累计达1500余款6。如今,从光绪年间广州街边茶档发展而来的储香楼,已成为深圳早茶地标,五代家族传承坚守“寅时备料、手工现做”的古法,见证早茶从生存必需到文化符号的跨越16。
“叹茶”(“叹”即享受)作为广府社交文化的核心,浓缩着“慢生活”的智慧。“一盅两件”(一壶茶配两款点心)的经典模式,既是老人“饮早茶、倾计(聊天)”的日常,也成为年轻人约会、商务洽谈的新场景3。20世纪初广州茶楼便形成“早午晚茶+正餐”的全天候服务,长堤、西关一带夜间灯火通明的茶楼,既是工人歇脚处,也是戏班演员、报馆职员的社交空间,其“搭台”共享制度与“揭盖续水”礼仪,彰显务实包容的城市性格6。

非遗技艺的传承则藏在虾饺的褶皱与叉烧包的“爆口”中。北园酒家老师傅回忆,手工捏制虾饺需12道均匀褶皱,皮要薄至“透见指纹”,凌晨后厨师徒接力擀皮的场景,正是“食在广州,厨出凤城”的生动注脚——顺德厨师曾批量支援省城茶楼,将淡水鱼鲜的处理技艺融入点心制作17。叉烧包“爆口”造型需精准控制发酵与蒸制时间,而储香楼坚持“13道褶是底线”的虾饺标准,五代传人从粤点泰斗何世晃处习得技艺,又创新“星期美点”系列,让百年手艺在摩天楼间焕发新生16。
广府早茶的演变史,是一部活态文化志:青砖骑楼承载着“二厘馆”的市井记忆,“一盅两件”延续着慢生活哲学,而老师傅指尖的12道褶,则将味觉密码写入城市基因。
实用信息:寻味指南——2025广府早茶全攻略
店铺推荐
点都德(北京路店)
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核心区域招牌点心:金莎海虾红米肠(红米肠包裹酥脆网皮与鲜虾)、招牌虾饺皇(澄面皮薄,内含整只鲜虾)排队攻略:工作日7:30前到店免排队,周末建议提前1小时取号,线上小程序可预约减少等待时间。
北园酒家(越秀山店)
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(近越秀公园)招牌点心:古法蛋挞(酥皮层次分明,蛋液嫩滑)、虾饺、叉烧包人均消费:80 - 120元特色环境:作为广州老字号园林酒家,其茶座融合传统建筑元素,适合沉浸式体验老广早茶氛围。
惠如楼(白云区设计之都店)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设计之都核心区招牌点心:脯鱼干蒸烧卖(脯鱼与猪肉混合,咸鲜多汁)、笋尖鲜虾饺(笋尖增添脆感)特色服务:2025年9月起推出“夜茶”服务至22:00,保留“推车叫卖”“揭盖续水”等传统礼仪。
顺德凤城餐厅(凤城美食城店)
地址: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凤城美食城招牌点心:大良炸牛奶(水牛奶制作,外酥内滑)、凤城鱼皮(鲩鱼皮爽脆,配秘制酱汁)排队攻略:早茶供应至11:00,建议9:00前到店,10位名厨现场制作确保新鲜。
顺德香云纱餐厅
地址: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中心区域(近清晖园、华盖步行街)交通优势:距地铁3号线大良站3分钟步行路程,周边景点集中,适合串联游玩。综合服务:提供早茶、中餐及酒店住宿,可搭配金榜街双皮奶、伦教糕等特色甜品体验。
时令点心指南
岭南气候湿热分明,时令点心的食材选择与气候适应性紧密相关:春季·艾草糕:清明前后艾草鲜嫩,此时的艾草糕色泽翠绿,带有天然草香,兼具祛湿功效,是“食春”传统选择。夏季·绿豆糕:高温时节,绿豆糕以脱皮绿豆研磨成粉,搭配冰糖,口感细腻冰凉,解暑降温,为茶楼夏季热门点心。秋季·蟹黄烧卖:秋季蟹膏肥美,师傅将新鲜蟹黄与猪肉、虾仁混合做馅,顶端点缀橙黄蟹膏,鲜味浓郁呼应“秋补”习俗。冬季·腊味萝卜糕:冬季腊味香气醇厚,萝卜糕中加入广式腊肠、腊肉,蒸制后糕体软糯,腊香与萝卜清甜融合,暖身饱腹。
礼仪指南
叩指礼:晚辈接受长辈倒茶时,以食指和中指并拢轻叩桌面2 - 3下,代替传统鞠躬礼,表达感谢与尊重。
称呼之道:召唤服务员时用“靓女”(对女性)或“靓仔”(对男性),避免直接称呼“服务员”,更显亲切。
禁忌提醒:勿用筷子敲击碗碟(视为乞讨行为),勿将筷子插在食物中(类似祭祀仪式),茶杯盖放置桌面时需朝上,方便续水。
结语:茶烟袅袅里的广府魂——早茶的传承与未来
图片分配清单(共8张)
以下为深度报告“粤韵晨香:广府早茶的千年味蕾传承”的图片资源分配方案,涵盖经典点心、食材来源、市井文化等核心主题,均符合视觉叙事逻辑与章节内容匹配度要求:


姜谷粉丝 2025-09-27 21:58
干蒸烧卖的起源与发展
干蒸烧卖是广式早茶中的经典点心,其起源可追溯至元朝的北方“稍麦”,当时以羊肉大葱为馅,便于游牧民族携带食用2。明清时期,这道点心随移民南下,在扬州演变为“烧卖”,后传入岭南并与当地饮食文化融合。20世纪30年代起,干蒸烧卖风靡广东,并逐渐传入广西大中城市,成为岭南茶楼的标志性点心。

干蒸烧卖的制作工艺与特点
核心原料与配料
干蒸烧卖以半肥瘦猪肉、虾仁、云吞皮(或特制面皮)、鸡蛋为主要原料,搭配生抽、白糖、盐、鸡粉、胡椒粉、生粉、料酒等调料。其面皮制作需加入鸡蛋、碱水和匀饧发,擀成带花边的薄饼皮,确保蒸制后透亮筋道。馅料则需将瘦肉粒、虾泥、肥肉丁、冬菇粒按比例混合,经摔打起胶后调味,保证口感爽弹。

制作步骤
制皮:面粉开窝加入鸡蛋、清水、碱水揉匀,饧面15分钟后切条擀成花边薄皮。
调馅:瘦肉粒调味拌匀,虾仁剁烂摔打起胶,与肥肉丁、冬菇粒混合成馅。
包制:左手托皮,右手拨15克馅入皮中,拇指和食指收口成圆形,顶部露少许馅心。
蒸制:蒸笼刷油,每笼放4个烧卖,大气蒸7分钟即可,避免超时脱皮。
干蒸烧卖的地域特色与文化意义
与其他地区烧卖的差异
地域    皮料    馅料    特点
广东    鸡蛋面皮(薄)    猪肉、虾仁为主,无糯米    干蒸工艺,色鲜味美,爽口不腻
北方    烫面皮(厚)    羊肉、牛肉配大葱    可蒸可煎,馅料粗犷,注重肉香
江浙沪    普通面皮    糯米为主,加酱油调味    软糯咸香,作主食食用
文化象征
干蒸烧卖是广式早茶“一盅两件”文化的代表,体现了岭南饮食“精致小巧、注重本味”的特点2[5]]。其名称中的“干蒸”二字,既区别于北方烧卖的烹饪方式,也凸显了广东人对食材原味的追求。

营养价值与食用建议
营养成分
热量:每100克约含247千卡,单个(50克)约123千卡3。
主要营养:蛋白质9.6克/100克,碳水化合物17.1克/100克,脂肪15.7克/100克。
优势:猪肉和虾仁提供优质蛋白质,氨基酸组成均衡,易被人体吸收。
食用注意事项
适量食用:热量较高,过量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体重增加。
创新吃法:除传统蒸制外,可尝试空气炸锅180℃加热12-15分钟,外皮焦香,肉质带脆感。
干蒸烧卖的演变与创新
近年来,干蒸烧卖在传统基础上衍生出多种新口味,如蟹黄干蒸、黑松露干蒸、鲍鱼干蒸等,部分品牌还推出速冻产品,通过“免解冻蒸制10分钟”的便捷方式,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需求。点心师傅们更注重馅料的营养搭配,例如加入马蹄、香菇等提升口感层次,推动这道经典小吃持续焕发活力

jjybzxw 2025-09-27 22:48
粤韵晨香:广府早茶的千年味蕾传承

一、市井图景:晨光中的烟火人间

晨光微熹,广州老字号茶楼的暖黄灯光已穿透薄雾。在木质桌椅与暖黄灯光交织的空间里,茶客们围坐品茗,点心香气与温润茶香在空气中弥漫。穿堂而过的点心推车叮咚作响,竹编蒸笼里升腾的热气模糊了木质柱子上的书法文字。

庭院景观中的水池、绿植与假山若隐若现,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中式画卷。老茶客执报纸于圆桌一角,老花镜后的目光随文字移动;三五好友围坐闲聊,指尖叩击桌面的节奏与茶匙碰撞瓷碗的脆响相映成趣;身着旗袍的服务员推着满载虾饺、烧卖的推车穿梭其间,蒸笼揭开时的白雾与食客眼中的期待撞个满怀。

这便是广府晨光中最鲜活的市井图景——早茶,从来不止于"饮食"二字。

---

二、文化承载:从"食"到"生活艺术"

味觉符号的文化意义
从珠江小艇上的流动粥档到如今茶楼里的"一盅两件",广府早茶以170余年的传承,将"食"升华为"生活艺术"。

- 海鲜粥:砂锅中乳白的粥体裹挟着鱼片的鲜、鲜虾的甜,藏着老广"粗料精做"的生存智慧。
- 虾饺:晶莹剔透的澄面皮包裹粉红虾仁,恰似将城市的清晨包进了方寸之间。

当"一盅两件"的铜壶添上第三道热水,茶客们的谈笑声已与粤剧唱腔的背景音融为一体。这种始于市井的饮食习俗,如今已成为岭南文化的味觉密码:

- 北园酒家的园林景致让茶点有了山水作伴
- 伍湛记的及第粥承载着"状元及第"的民俗期盼
- 2025年惠如楼延长至晚间的"夜茶"服务,则让晨光中的味道在现代都市的霓虹里继续生长

正如那句"食在广州,厨出凤城"的俗谚所言,早茶桌上的每一件点心、每一缕茶香,都是广府人对生活热爱的具象化——在这里,美食是载体,文化是内核,而晨光,则是这场味觉传承最温柔的注脚。

---

三、经典点心:十五味广府味道

四大天王:早茶江湖的"定海神针"

| 点心 | 特色工艺 | 文化寓意 |
|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虾饺 | 澄粉与淀粉6:4黄金配比,沸水和面形成剔透质感 | 2018年列入广州非遗名录,成为文化符号 |
| 干蒸烧卖 | 猪肉与虾仁7:3配比,捏出12道放射状褶皱 | 蘸浙醋解腻体现"浓淡相济"的饮食智慧 |
| 布拉肠粉 | 棉布蒸制保留米香,搭配慢熬豉油 | 百年老字号"银记肠粉"传承西关技艺 |
| 叉烧包 | "三折如花"捏褶工艺,三次发酵松软外皮 | 蒸后裂开如"笑口常开",吉祥寓意 |

蒸点:笼屉里的岭南风味
- 豉汁凤爪:先炸出虎皮褶皱,再用柱候酱、陈皮焖煮两小时,骨酥肉烂,搭配姜丝为"祛湿良方"
- 糯米鸡:荷叶包裹蒸制,荷香四溢,象征团圆,寓意"年年有余"
- 蛋挞:猪油起酥达32层以上,北园酒家"酥松掉渣"闻名

煎炸:镬气里的市井烟火
- 顺德煎堆:"煎堆碌碌,金银满屋",新年必备吉祥点心
- 萝卜糕:"萝卜"谐音"彩头",象征"步步高升"
- 干炸响铃:腐皮包裹鲜虾泥,咬下"咔嚓"作响,外酥内嫩

粥粉面:一碗入魂的温暖慰藉
- 及第粥:"猪杂"谐音"及第",考生祈福的"状元粥"
- 干炒牛河:大火快炒出焦香镬气,牛肉嫩滑、河粉弹牙
- 艇仔粥:源自疍家艇上,十几种配料铺在绵密白粥上,尽享河鲜丰美

甜品:舌尖上的甜蜜传承
- 双皮奶:水牛奶两次蒸煮形成双层奶皮,岭南糖水"活化石"
- 姜撞奶:70℃水牛奶冲入新鲜姜汁自然凝固,寒冬暖身养生
- 杨枝甘露:芒果泥、西柚粒、西米、椰奶组合,夏日解暑神器

---

四、历史演变:从二厘馆到摩天楼

时空脉络
- 清代咸丰年间(1851-1861):雏形为街头巷尾的"二厘馆",提供粗茶与瓜子、花生等简便茶点
- 民国时期:演变为莲香楼、陶陶居等老字号茶楼
- 1930年代:形成"星期美点"潮流,每周推出创新点心累计达1500余款
- 今日:储香楼成为深圳早茶地标,五代家族传承"寅时备料、手工现做"古法

社交文化
"叹茶"(即享受)作为广府社交核心:
- 老人"饮早茶、倾计(聊天)"的日常
- 年轻人约会、商务洽谈的新场景
- 20世纪初已形成"早午晚茶+正餐"全天候服务

非遗传承
- 手工捏制虾饺需12道均匀褶皱,皮薄至"透见指纹"
- 叉烧包"爆口"造型需精准控制发酵与蒸制时间
- 顺德厨师批量支援省城茶楼,将淡水鱼鲜处理技艺融入点心制作

---

五、实用指南:2025广府早茶全攻略

推荐店铺

| 店名 | 地址 | 招牌点心 | 特色服务 |
|------|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点都德(北京路店) | 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核心区域 | 金莎海虾红米肠、招牌虾饺皇 | 工作日7:30前到店免排队,线上小程序可预约 |
| 北园酒家(越秀山店) |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(近越秀公园) | 古法蛋挞、虾饺、叉烧包 | 老字号园林酒家,人均消费80-120元 |
| 惠如楼(白云区设计之都店) | 广州市白云区设计之都核心区 | 脯鱼干蒸烧卖、笋尖鲜虾饺 | 2025年9月起推出"夜茶"服务至22:00 |
| 顺德凤城餐厅 |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凤城美食城 | 大良炸牛奶、凤城鱼皮 | 早茶供应至11:00,建议9:00前到店 |
| 顺德香云纱餐厅 |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中心区域 | 提供早茶、中餐及酒店住宿 | 近地铁站,适合串联游玩 |

时令点心指南
- 春季·艾草糕:清明前后艾草鲜嫩,翠绿色泽带天然草香,兼具祛湿功效
- 夏季·绿豆糕:脱皮绿豆研磨成粉,口感细腻冰凉,解暑降温
- 秋季·蟹黄烧卖:新鲜蟹黄与猪肉、虾仁混合,顶端点缀橙黄蟹膏
- 冬季·腊味萝卜糕:加入广式腊肠、腊肉,腊香与萝卜清甜融合,暖身饱腹

礼仪指南
- 叩指礼:晚辈接受长辈倒茶时,食指和中指并拢轻叩桌面2-3下
- 称呼之道:用"靓女"(女性)、"靓仔"(男性)召唤服务员
- 禁忌提醒:
  - 勿用筷子敲击碗碟(视为乞讨行为)
  - 勿将筷子插在食物中(类似祭祀仪式)
  - 茶杯盖放置桌面时需朝上,方便续水

---

结语:茶烟袅袅里的广府魂

广府早茶的演变史,是一部活态文化志:青砖骑楼承载着"二厘馆"的市井记忆,"一盅两件"延续着慢生活哲学,而老师傅指尖的12道褶,则将味觉密码写入城市基因。

在这片晨光微熹的土地上,每一笼蒸腾的点心、每一壶温润的茶汤,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活、关于传承、关于热爱的故事。


查看完整版本: [-- 粤韵晨香:广府早茶的千年味蕾传承——从一盅两件到非遗技艺的美食之旅[13P] --] [-- top --]


Powered by www.wdsz.net v8.7.1 Code ©2005-2018www.wdsz.net
Gzip enabled


沪ICP备:050415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