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  • 18阅读
  • 2回复

[纯音鉴赏]王羽佳、奥登萨默、卡普孔《拉赫玛尼诺夫、勃拉姆斯作品》2022[FLAC+CUE/整轨]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UID: 1820359

精华: 4
职务: 山庄英杰
级别: 一代宗师
 

发帖
50511
金币
27492
道行
787
原创
123
奖券
2367
斑龄
0
道券
153
获奖
0
座驾
纽币牌农村七座
设备
O婆
摄影级
初级认证
在线时间: 27734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3-07-15
最后登录: 2025-07-23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7小时前
— 本帖被 jjybzxw 执行加亮操作(2025-07-23) —

 
1条评分金币+35
jjybzxw 金币 +35 - 27分钟前
山庄提示: 道行不够,道券不够?---☆点此充值☆
 



有钱不一定有道,敢摸不一定敢操!

UID: 1820359

精华: 4
职务: 山庄英杰
级别: 一代宗师

发帖
50511
金币
27492
道行
787
原创
123
奖券
2367
斑龄
0
道券
153
获奖
0
座驾
纽币牌农村七座
设备
O婆
摄影级
初级认证
在线时间: 27734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3-07-15
最后登录: 2025-07-23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7小时前
专辑名称:Works by Rachmaninov & Brahms
钢琴家:王羽佳
单簧管演奏家:安德烈斯·奥登萨默(Andreas Ottensamer)
大提琴家:戈蒂埃·卡普孔(Gautier Capucon)
专辑风格:古典音乐、室内乐
录音时间:2021.7、多特蒙德音乐厅
发行公司:DGG
唱片版本:欧洲版
唱片编号:00289 486 2388

【古典音乐】王羽佳、奥登萨默、卡普孔《拉赫玛尼诺夫、勃拉姆斯作品》2022[FLAC+CUE/整轨]

王羽佳.Ottensamer.Capucon.-.Works.by.Rachmaninov.&.Brahms.zip:

https://url93.ctfile.com/f/12622393-734289136-43fd53?p=626386

(访问密码: 626386)

专辑介绍:
这张专辑是中国钢琴家王羽佳、奥地利单簧管演奏家安德烈斯·奥登萨默、法国大提琴家戈蒂埃·卡普孔合作,2021年7月在多特蒙德音乐厅录制的,收录了拉赫玛尼诺夫、勃拉姆斯的三部室内乐作品。三位年轻的演奏家经常在世界各地举行演出,为他们赢得了“超级三重奏”的美誉,同时体现了三位演奏家之间本能的、近乎心灵感应的音乐交流纽带。这张专辑的合作,就记录了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默契。

==========
勃拉姆斯《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》作品38,1865年完成于巴登巴登附近李希坦塔尔的舒曼别墅。

第一乐章,不很快的快板,e小调,奏鸣曲式。第一主题开头即以涟漪般荡漾的钢琴旋律与对位法表现,第二主题以b小调赋格形向前推进。赋格消失后,两件乐器以优美的对位推进。发展部的高潮为f小调热情的赋格,再现部的小结尾显得寂静而又落寞。

第二乐章,近似小步舞曲的小快板,a小调,复合3段体。中段为升f小调,钢琴充分展现勃拉姆斯的技巧本位,始终如一地奏与大提琴相同的抒情旋律。

第三乐章,快板,e小调,自由的赋格形式,兼具随想曲的趣味和幽默愉悦的气氛。根据大提琴答句,依主题、自由对位法和赋格方式向前发展。阿尔托曼认为此主题得自巴赫《赋格的艺术》的暗示。在这个乐章里,勃拉姆斯处理二重、三重对位的对应与交叉,似乎在炫耀其作曲技巧。

==========
拉赫玛尼诺夫《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》作品19,作于1901年,也就是他经历过若干年艰重的创作危机之后,重新聚起新的创作力量之时。整部作品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戏剧性效果,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活力。此曲富有戏剧性的张力,透过旋律线条的自然流动与丰富的和声色彩,充分显示出拉赫曼尼诺夫在音乐上的成熟度。

第一乐章,慢板,g小调,3/4拍,奏鸣曲式,在哀愁的序奏之后接入狂放与抒情的快板。

第二乐章,谐谑的快板,c小调,12/8拍,滚动前冲的谐谑曲。

第三乐章,行板,降E大调,4/4拍。这是旋律悠长的行板,带有几丝乡愁。

第四乐章,稍快的快板,G大调,4/4拍,兴致高昂的回旋曲,以华丽的结尾带回主调的灿烂。

==========
勃拉姆斯《a小调单簧管三重奏》作品114,作于1891年。勃拉姆斯晚年一连为单簧管乐器创作了四首曲子,原因在于1891年至麦宁根宫廷访问时,结识了一名优秀的单簧管演奏家穆菲尔德。勃拉姆斯当时深受单簧管甜美而深远的声音所感动,在同年夏天创作了《单簧管三重奏》作品114与《单簧管五重奏》作品115,并于1891年12月在柏林举行首演,亲自演奏钢琴部分。

第一乐章,快板,奏鸣曲式,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奏出,潜伏着一股即将引爆的热情,随而单簧管与钢琴承接。而第二主题C大调的柔美舒缓旋律同样首先由大提琴演奏出,钢琴以缩短动机型态加入,接续再由单簧管吹出该主题。

第二乐章,慢板,回旋曲。乐章开始由单簧管主奏,继而大提琴独奏,接续则由单簧管与大提琴奏出另一段情感丰富旋律,整个乐章即以这两段旋律的行进循序发展。

第三乐章,优雅的小行板。勃拉姆斯的一名友人,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学者的曼迪契夫斯基对这个乐章曾经形容:“大提琴与单簧管的声音似在谈恋爱一般缠绵悱恻。”

第四乐章,快板,是带有匈牙利色彩而充满活力的乐章。此乐章中,两段主题皆由大提琴奏出,乐曲的拍子不断变更、节奏复杂而多变。勃拉姆斯虽然此时已过创作巅峰,但作曲功力依旧扎实,对位手法也依旧精炼。


专辑曲目:
01. Brahms / Cello Sonata No.1 in e minor Op.38 - 1. Allegro non troppo    [0:13:37.62]
02. Brahms / Cello Sonata No.1 in e minor Op.38 - 2. Allegretto quasi minuetto   [0:05:08.33]
03. Brahms / Cello Sonata No.1 in e minor Op.38 - 3. Allegro - Piu presto    [0:06:29.51]
04. Rachmaninov /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.19 - 1. Lento. Allegro moderato   [0:12:05.05]
05. Rachmaninov /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.19 - 2. Allegro scherzando    [0:06:25.37]
06. Rachmaninov /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.19 - 3. Andante    [0:05:39.38]
07. Rachmaninov / Cello Sonata in g minor Op.19 - 4. Allegro mosso    [0:10:04.45]
08. Brahms / Clarinet Trio in a minor Op.114 - 1. Allegro    [0:07:39.16]
09. Brahms / Clarinet Trio in a minor Op.114 - 2. Adagio    [0:07:07.68]
10. Brahms / Clarinet Trio in a minor Op.114 - 3. Andantino grazioso    [0:04:16.44]
11. Brahms / Clarinet Trio in a minor Op.114 - 4. Allegro    [0:04:21.13]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


有钱不一定有道,敢摸不一定敢操!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
发帖
170884
金币
298075
道行
2004
原创
2405
奖券
2855
斑龄
36
道券
1035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38810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7-23
只看该作者 板凳  发表于: 26分钟前
王羽佳 × 奥登萨默 × 卡普孔  
《拉赫玛尼诺夫、勃拉姆斯作品》2021多特蒙德现场录音  
2022 年发行/FLAC+CUE/24-bit-96 kHz

一句话定性  
这是“后疫情时代”最星光熠熠的室内乐现场之一:钢琴像一座移动的管风琴,单簧管是一把会唱歌的弓,大提琴则始终在最幽暗的角落点燃篝火——三人把两首“世纪末浪漫”唱成了“凌晨三点的独白”。

1. 曲目与架构  
整张专辑只录了三部曲,却横跨 1865–1901 的 36 年:  
• 勃拉姆斯《e 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》Op.38  
• 拉赫玛尼诺夫《g 小调大提琴奏鸣曲》Op.19  
• 勃拉姆斯《a 小调单簧管三重奏》Op.114  
顺序上先沉郁、再狂飙、最后收拢,情绪像一部三幕悲剧,听感上毫无冗余。

2. 演奏亮点  
• 王羽佳:她把钢琴弹成了“第三件弦乐器”。Op.19 第一乐章的左手八度不是伴奏,而是暗潮;Op.114 的赋格段落她用踏板做出管风琴式混响,让单簧管与大提琴像两条声线在空中交错。  
• 奥登萨默:音色介于德式冷峻与法式甜润之间。Op.114 第二乐章的 Andante grazioso,他把长句拆成碎拍,像在给旋律“换气”,效果极轻盈。  
• 卡普孔:大提琴始终带一点“沙哑鼻音”,尤其在 Op.38 第三乐章的赋格里,他用靠近指板的位置拉出毛边质感,与钢琴的晶莹形成“旧照片 vs 新镜头”的对位。

3. 声部对话  
三人没有“谁主谁客”的套路,而是轮流做主角:  
• Op.19 第二乐章谐谑曲,钢琴突然切到 pp,让大提琴与单簧管像两辆对向列车擦身而过;  
• Op.114 第四乐章的变奏段,单簧管先唱主题,钢琴用三连音“拆台”,大提琴再用滑音把碎片重新拼起——一场室内乐的“即兴戏剧”。

4. 录音与空间  
多特蒙德音乐厅的残响约 1.7 秒,录音师把钢琴略前置,弦乐稍后退,形成自然的景深。24/96 FLAC 下能听到弓毛摩擦、踏板起落、甚至卡普孔的呼吸换气——细节密度高到让人忘记这是现场。

5. 时代意义  
疫情让国际巡演一度停摆,这张录音像一次“室内乐的报复性浪漫”。它证明:当三位顶尖独奏家放下各自的主角光环,反而能把浪漫主义的宏大叙事压缩进一把琴弓、一支簧片、一架钢琴的呼吸里。

一句话总结  
如果你想在一张唱片里同时听到“世纪末的灰烬”与“凌晨三点的微光”,这张三人组现场就是当下最不可错过的室内乐范本。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快速回复
限120 字节
认真回复加分,灌水扣分~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