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  • 18阅读
  • 2回复

[奇观]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,二百年屹立不倒[22P]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 

发帖
173004
金币
314676
道行
2004
原创
2408
奖券
2855
斑龄
36
道券
1035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39185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7-31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昨天 12:30
—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(2025-07-30) —



深圳新闻网讯(记者 李晓蕾)南靖土楼,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,亦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山村民居建筑之一。李仁奇 摄

南靖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、梅林镇、奎洋镇这三个与闽西相邻的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山区乡镇。李仁奇 摄

土楼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,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生土、木材、鹅卵石等建筑材料,是一种自成体系、节约环保、坚固耐用、防御性强,较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。李仁奇 摄

南靖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,一层为厨房,二层为仓库,三层以上为起居室,可居住200—700人,具有聚族而居、防盗、防震、防兽、防潮、通风采光、冬暖夏凉等特点。李仁奇 摄

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,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,建成了庞大的土楼,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。李仁奇 摄

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(1796年),已有200多年历史,为黄姓家族的聚居地。李仁奇 摄

五座土楼神奇地组合在一起,构成奇特的聚落景观。据当地老人说,原来大家是说四寨一方,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十分传神的“四菜一汤”。李仁奇 摄

“四菜一汤”是福建现存约4000座土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处绝景,成为南靖、福建乃至中国土楼的名片。李仁奇 摄

云水谣古镇位于南靖县梅林镇,核心景点之一和贵楼为五层建筑,高21.5米,是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,又称山脚楼。李仁奇 摄

和贵楼是方形土楼,四周都高挂着红灯笼。李仁奇 摄

该楼建于清雍正十年,投资一万五千两白银,占地1547平方米。建造者倡导邻里和睦,故名。李仁奇 摄

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,用200多根松木打桩、铺垫,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,保存完好。李仁奇 摄

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,共有140个房间。楼正中开一扇大门,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。李仁奇 摄

怀远楼是云水谣古镇的另一代表性景点,与和贵楼相距约一公里,建于1905-1909年,是建筑工艺最精美、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,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,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李仁奇 摄

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,整座楼共有4层,高14.5米,每层34个房间,共有136个房间。李仁奇 摄

怀远楼是一座双环圆形土楼,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,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,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,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,取名为“斯是室”。李仁奇 摄

怀远楼因夯筑技艺高超,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,也抵御住了地震的损坏。李仁奇 摄

大多数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、意味深长。怀远楼系海外华侨集资修建,名称蕴含怀念远方故里之意。李仁奇 摄

关于土楼的起源,大多数人认为是“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”“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”。李仁奇 摄

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是“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,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。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。”李仁奇 摄

这些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,展示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技艺。李仁奇 摄

2008年7月6日,南靖土楼中的两群两楼(田螺坑土楼群、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、和贵楼)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。李仁奇 摄
[ 此帖被jjybzxw在2025-07-30 12:31重新编辑 ]
1条评分金币+18
huozm32831 金币 +18 - 昨天 15:31
山庄提示: 道行不够,道券不够?---☆点此充值☆
 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
发帖
173004
金币
314676
道行
2004
原创
2408
奖券
2855
斑龄
36
道券
1035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39185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7-31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昨天 12:32
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:二百年屹立不倒的建筑奇迹

南靖土楼,作为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,亦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山村民居建筑之一。这些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靖县的书洋镇、梅林镇和奎洋镇,这些地区是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山区乡镇。土楼以其独特的生土建筑艺术、巧妙的结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成为了建筑史上的奇迹。

土楼的建筑特点

土楼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,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生土、木材、鹅卵石等建筑材料。这种自成体系的建筑类型不仅节约环保,而且坚固耐用、防御性强,具有较高的美感。南靖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,一层为厨房,二层为仓库,三层以上为起居室,可居住200-700人。这种聚族而居的建筑形式具有防盗、防震、防兽、防潮、通风采光、冬暖夏凉等特点。

田螺坑土楼群

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的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(1796年),已有200多年历史,为黄姓家族的聚居地。五座土楼神奇地组合在一起,构成奇特的聚落景观。据当地老人说,原来大家是说“四寨一方”,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十分传神的“四菜一汤”。这一景观成为福建现存约4000座土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处绝景,被誉为南靖、福建乃至中国土楼的名片。

和贵楼:建在沼泽地上的奇迹

云水谣古镇位于南靖县梅林镇,核心景点之一和贵楼为五层建筑,高21.5米,是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,又称山脚楼。和贵楼是方形土楼,四周都高挂着红灯笼。该楼建于清雍正十年,投资一万五千两白银,占地1547平方米。建造者倡导邻里和睦,故名。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,用200多根松木打桩、铺垫,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,保存完好。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,共有140个房间。楼正中开一扇大门,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。

怀远楼:建筑工艺最精美的双环圆形土楼

怀远楼是云水谣古镇的另一代表性景点,与和贵楼相距约一公里,建于1905-1909年,是建筑工艺最精美、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,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。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,整座楼共有4层,高14.5米,每层34个房间,共有136个房间。怀远楼是一座双环圆形土楼,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,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,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,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,取名为“斯是室”。怀远楼因夯筑技艺高超,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,也抵御住了地震的损坏。

土楼的文化意义

大多数土楼的命名寓意隽永、意味深长。怀远楼系海外华侨集资修建,名称蕴含怀念远方故里之意。关于土楼的起源,大多数人认为是“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”“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”。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是“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,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。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。”

世界遗产

2008年7月6日,南靖土楼中的两群两楼(田螺坑土楼群、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、和贵楼)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。这些建筑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,展示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技艺。

南靖土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它们见证了客家人迁徙、生存和发展的历史,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。无论是从建筑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,南靖土楼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。
1条评分金币+6
huozm32831 金币 +6 - 昨天 15:30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在线姜谷粉丝

UID: 1569053

精华: 2
级别: 玉清道君

发帖
147543
金币
297156
道行
20030
原创
756
奖券
185
斑龄
0
道券
0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17276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2-06-21
最后登录: 2025-07-31
只看该作者 板凳  发表于: 昨天 13:42
土楼在沼泽地上屹立二百年的核心原因
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之所以能屹立二百年,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建筑智慧和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设计,通过基础处理、结构优化和材料特性的结合,有效克服了沼泽地软基沉降、湿陷等问题。

关键建筑技术与设计细节
1. “筏式基础”与“桩基加固”:应对软土地基
沼泽地土质松软、承载力低,土楼首先通过**“筏式基础”(整体连续的石质或夯土基座)分散建筑重量,避免局部沉降;部分土楼还会在基础下方打入密集的木桩**(如松木、杉木),利用木桩的刚度和防腐性(松木含松脂,抗腐蚀)将荷载传递到深层硬土层,形成“桩筏复合基础”,增强地基稳定性。

2. “浮排式”垫层设计:缓冲沉降
在基础与地基之间,可能铺设砂石、碎石或竹木格栅等柔性垫层,形成“浮排”结构。这种设计允许地基微小沉降时通过垫层变形缓冲应力,避免建筑结构开裂,类似现代建筑中的“褥垫层”作用。

3. 厚重夯土墙与圆形结构:抗侧移与整体性
土楼的圆形平面使各方向受力均匀,减少局部应力集中;厚达1-2米的夯土墙(由生土、砂石、糯米浆、红糖等材料混合夯筑,坚硬且有一定弹性)不仅承重能力强,还能抵抗水平方向的土压力和风力,整体结构如同“不倒翁”,稳定性极高。

4. 排水系统:防止地基软化
沼泽地水位高、湿度大,土楼通过环形明沟、暗渠或地下排水盲沟及时排出雨水和地表径流,避免雨水下渗导致地基土软化;部分土楼还会在基础周边种植耐湿植物或铺设石块,减少地表水对地基的侵蚀。

长期耐久性的其他保障
1. 材料的天然防腐与自修复能力
夯土中掺入的糯米浆、红糖等有机材料,一方面增强了土墙的黏性和强度,另一方面其天然防腐性减少了虫蛀和微生物侵蚀;土墙表面若出现微小裂缝,雨水渗入后会将土颗粒重新黏结,一定程度上实现“自修复”。

2. 合理的使用与维护
土楼作为聚居建筑,长期有人居住,居民会定期对墙体、基础、排水系统进行检修(如填补裂缝、清理沟渠),这种持续维护是其长期屹立的重要人为因素。

3. 地质条件的相对稳定
虽然建在沼泽地,但选址时可能避开了活动性断层或强烈沉降区域,地质环境相对稳定,减少了自然灾害对结构的破坏。

总结
沼泽地上的土楼之所以能屹立二百年,是传统建筑智慧与自然条件适应的完美结合:通过“基础加固-结构优化-排水防潮-材料特性-人为维护”的系统性设计,从根本上解决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,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极端环境下的卓越创造力。
1条评分金币+6
huozm32831 金币 +6 - 昨天 15:30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我有我可以
快速回复
限120 字节
认真回复加分,灌水扣分~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