切换到宽版
  • 21阅读
  • 2回复

[居家生活]越来越多的人尝试“去客厅化”,学她家这样设计,高级又实用 [16P]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在线527801728
道友贴图厅主管

UID: 1461284

精华: 7
职务: 山庄总管
级别: 玉清道君
 

发帖
74043
金币
38187
道行
38009
原创
2448
奖券
4995
斑龄
136
道券
1167
获奖
0
座驾
电动三轮
设备
相机:索尼NEX-3N
 摄影级
中级认证
在线时间: 45560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1-12-05
最后登录: 2025-09-29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  发表于: 前天 21:25

把客厅折腾明白了,小户型也能拥有超丰富的功能!

本期要为大家分享的,是一套76㎡两居室的家装案例。屋主是一位90后女生,从事设计相关工作,目前自己一个人住,还养了一只可爱的布偶猫。

女主对装修有着独特的见解,希望屋内的设计和布局,能完全按照自己喜欢的来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设置,以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。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参观下女主的新家吧!



▲装修实拍图

//设计亮点//

整屋面积约76㎡,是两居室的户型,格局较为方正。缺陷也比较明显,采光面单一,通风性也比较差。重点改造设计如下:

①客厅和阳台打通,取消传统“老三样”的布局,规划收纳柜和办公区。

②在厨房和餐厅之间,开一扇室内窗,并增设吧台的设计,以提升厨房的采光和空间感。

③把厨房旁边的生活阳台,改造成家政间,功能更加实用。



▲装修平面图

客厅

在女主看来,传统“老三样”式的客厅布局,虽然陪伴很多家庭见证了欢乐时光,但也在无形之中限制着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
于是,她觉得尝试“去客厅化”设计,取消沙发、茶几和电视机,并规划了办公区、收纳柜和休闲区,打造出一个更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布局。

客厅左侧定制了顶天立地的收纳柜,白色柜门和玻璃柜门相互搭配,效果高级又有层次感;柜子中间留出一个开放式柜格,用来摆放咖啡机和杯子,兼顾了吧台的功能。



▲客厅实拍图

作为一名手作爱好者,女主的大部分闲暇时光,都是在研究、制作手作。她在客厅规划了一个办公区,这里有书桌和各种柜子,工具、手办、材料都整齐地摆在上面,光是看着就觉得很治愈。



▲客厅实拍图

阳台和客厅打通了以后,扩充了客厅的使用空间;“大玻璃窗+百叶帘”的组合,也让公共区域拥有更加充足的采光。

每逢假期午后,女主都会坐在客厅的窗前看书、晒太阳,可爱的猫咪则会安静地陪伴在旁边,共同享受着居家的惬意时光。



▲客厅实拍图

餐厅

餐厅位于厨房和客厅之间,紧挨着入户门,空间虽然不大,却布置得简约清新。

90cm*90cm的小方桌靠墙摆放,不会占用太多空间,平时女主一个人使用也足够了;若有亲友来家做客,桌子可以搬到餐厅的中间,展开后能容纳4-6人同时用餐。



▲餐厅实拍图

餐桌上方悬挂了两盏高度不一的玻璃吊灯,搭配金色的灯线,为用餐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氛围感。



▲餐厅实拍图

餐厅背景墙的设计也很有特色,砖红色的圆形和暗橘色的方块做了拼色效果,中间点缀一张黑色的置物板,搭配女主自己创作的艺术画,进一步加深了用餐的氛围感。



▲餐厅实拍图

女主在餐厅的另一侧,布置了餐边柜、休闲沙发和落地盆栽,没事的时候坐在这里泡壶茶、看看书,别提有享受了!



▲餐厅实拍图

值得一提的是,设计师在厨房和餐厅之间,开了一扇室内窗,下方墙面改造成了吧台,加强了餐厅和厨房之间的联系,还有一点深夜食堂的感觉。



▲餐厅实拍图

厨房

原厨房的面积小、采光差,为了解决这些缺陷,设计师做了以下三点处理:

①在厨房的入口处,安装了黑框长虹玻璃门,通透又好看。

②厨房和餐厅之间,增设了一个室内窗,可将客餐厅的自然光引入厨房。

③打通厨房和隔壁的生活阳台,以提升厨房的空间感。



▲厨房实拍图

橱柜采用了双一字型布局,“洗切炒”动线合理划分;浅绿色的橱柜搭配白色的吊柜,点缀金属色拉手,质感高级又清爽。

设计师在厨房洗手台的右侧,定制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收纳柜,中间留出了烤箱、蒸箱和微波炉的位置,效果大气且功能实用。



▲厨房实拍图

主卧

主卧是女主的房间,背景墙用浅粉色和宝蓝色做了拼色处理,墙面还加入了经典的法式石膏线,尽显优雅的格调。

1.5米宽的软包大床摆放在主卧的中间,两侧留出充足的空间,以设置床头柜、书桌和书架。



▲主卧实拍图

衣柜留出一个开放式柜格,侧面延伸出台面,充当了床头柜和床头书架的功能。



▲主卧实拍图

女主的书桌卡在两个柜子中间,上方设置了四排书架,顶部预留了空调的位置,对称式设计看起来非常美观。



▲主卧实拍图

次卧

次卧是一个多功能空间,室内布置了榻榻米床、衣柜和书桌。

床的右侧靠窗,视野很开阔,坐在床上就能欣赏到城市美景;床头做了衣柜的设置,并预留出一排开放式柜格,可作为书架来使用。

女主的父母偶尔会过来玩几天,给女主做点好吃的家乡菜,此时女主就会住到次卧来,把主卧腾出来给父母住。



▲次卧实拍图

【本期总结】

回顾本案,无论是客厅、厨房还是卧室,都打破了传统的布局模式,设计师从屋主的切身需求厨房,融入更加实用的功能,值得学习!如果你也喜欢本期内容,欢迎点赞收藏!
山庄提示: 道行不够,道券不够?---☆点此充值☆
 
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
在线jjybzxw

UID: 551814


发帖
189898
金币
444157
道行
2004
原创
2428
奖券
3015
斑龄
38
道券
1101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42426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08-10-01
最后登录: 2025-09-30
只看该作者 沙发  发表于: 前天 23:03
76㎡的两居室属于典型的城市紧凑型住宅,客厅作为家庭活动的核心区域,往往承担着会客、休闲、娱乐、用餐甚至临时工作或儿童活动等多重功能。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多功能性与舒适感并存,需要从空间布局、家具选择、收纳设计、视觉延伸和灵活变换五个维度进行系统化设计。以下是针对76㎡小户型客厅的深度优化方案:

---

一、空间重构:打破固定边界,实现功能流动
小户型客厅最忌“一成不变”的布局。通过弱化功能区隔、增强空间流动性,可大幅提升使用效率。

- 开放式布局 + 半高隔断  
  若户型允许,可拆除厨房或餐厅部分非承重墙,采用玻璃推拉门、吧台、矮柜或书架作为软性隔断。例如,在客厅与餐厅之间设置一个兼具储物与展示功能的L型卡座或中岛吧台,既分隔空间又不阻隔视线。
  
- 去客厅化(Living Kitchen / Multi-Zone Living)  
  将传统“沙发+电视”的固定模式打破,转而打造“生活中心”。例如:将电视墙改为投影幕布收纳入吊顶,日常收起以释放墙面;或将沙发背对餐厅布置,后方设置学习桌或工作台,形成“前厅会客、后场办公”的复合动线。

- 动静分区与视线引导  
  利用地毯、吊顶高度差或灯光分区明确不同功能区域。例如:用深色木地板界定会客区,浅色地砖延伸至餐厨区,通过材质变化暗示功能转换,避免视觉混乱。

---

二、家具选型:模块化、折叠式与多功能一体化
小空间家具必须“一物多用”,强调灵活性、轻量化与尺度适配。

- 沙发床 + 储物底座  
  选用可展开为单人床的沙发,满足临时 guest 留宿需求;底部带抽屉或液压收纳,存放被褥、季节性衣物或玩具,最大化利用垂直空间。

- 折叠/伸缩餐桌 or 边几变形系统  
  墙面安装可翻折餐桌,搭配吊挂椅节省地面空间;或选用可扩展的圆形小桌,平时供两人用餐,展开后容纳四人聚餐。茶几也可选择嵌套式或带滑轮的移动边几,必要时充当临时工作台。

- 模块化组合家具  
  如L型模块沙发可拆解重组,适应不同使用场景;或选择带有隐藏插座、USB接口的智能茶几,支持移动办公与设备充电。

---

三、收纳体系:隐形化、立体化与功能融合
“整洁”是小户型显大的前提。需构建全屋一体化收纳系统,避免杂物外露。

- 整面墙定制收纳系统  
  利用电视背景墙打造通顶储物柜,结合开放格、封闭柜与展示架,分类收纳书籍、影音设备、装饰品与生活用品。柜体采用无把手设计(按压开启)+ 内嵌灯带,提升高级感。

- 高空与低处双重利用  
  吊顶下方安装嵌入式筒灯的同时,预留检修口用于隐藏空调管线或智能家居主机;地面则采用地插电源,避免电线拖拽影响走道。

- 家具与收纳融合设计  
  阳台与客厅交界处设置卡座+上方吊柜组合,下方坐凳内部可储物,上方吊柜存放清洁工具或零食饮品,形成“休闲+收纳”双功能角落。

---

四、视觉扩容:色彩、光线与镜面艺术
心理感知上的“宽敞”有时比实际面积更重要。通过光影调控与视觉欺骗手法放大空间感。

- 统一色调 + 层次点缀  
  主基调采用米白、浅灰、奶咖等中性色,墙面与天花同色或略深5%营造包裹感;软装以低饱和度蓝绿、陶土红等自然色系点缀,避免跳脱。

- 引入自然光与多层次照明  
  尽量保持窗户通透,选用薄纱帘+百叶帘组合调节隐私与采光。人工照明采用“基础照明(嵌入式筒灯)+ 重点照明(轨道射灯打画)+ 氛围照明(灯带、落地灯)”三级体系,适应不同场景需求。

- 巧用镜面与反光材质  
  在玄关对面墙面设置超大穿衣镜,或在柜门局部使用镜面贴膜,反射光线扩大视觉纵深。金属边框茶几、玻璃台面、亮面瓷砖等也能增强空间通透性。

---

五、智能化与未来适应性设计
小户型更需具备“成长性”,能随家庭结构变化而调整。

- 预埋智能系统  
  提前布线支持全屋Wi-Fi覆盖、电动窗帘、智能灯光控制(如人体感应夜灯)、空气净化联动等,减少后期改造成本。

- 儿童友好与老年适老预留  
  若有育儿计划,可在角落预留软包地垫区+壁挂黑板墙;若有老人同住倾向,应避免高低差地面,预留轮椅回旋空间(直径≥1.2m),开关面板高度适中(距地1.1m)。

- 弹性使用场景模拟  
  设计时设想多种生活状态:单身独居(强调工作与娱乐)、情侣二人(注重浪漫氛围)、三口之家(需要儿童活动区)、亲友聚会(临时扩容能力)。通过可移动家具与模块化布局实现快速切换。

---

结语:小户型的本质是“生活方式的设计”
76㎡的客厅不是“缩小版的大客厅”,而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生活枢纽。真正的多功能设计,不在于堆砌功能,而在于精准洞察居住者的真实需求——是更看重社交接待?居家办公?亲子互动?还是个人精神角落?唯有基于具体生活方式的定制化方案,才能让每一平米都“活起来”。

> ✅ 实践建议:在装修前绘制“一日生活动线图”,记录每位家庭成员在客厅的停留时间、行为模式与交互需求,以此为依据做减法取舍,方能实现真正宜居的多功能空间。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在线姜谷粉丝

UID: 1569053

精华: 2
级别: 玉清道君

发帖
157152
金币
390000
道行
20030
原创
764
奖券
263
斑龄
0
道券
0
获奖
0
座驾
设备
摄影级
在线时间: 18759(小时)
注册时间: 2012-06-21
最后登录: 2025-09-30
只看该作者 板凳  发表于: 昨天 09:09
去客厅化设计的核心理念与优势
“去客厅化”设计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“沙发+茶几+电视”的固定布局,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重构空间功能,强调空间的灵活性、互动性和实用性。这种设计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,因为它能让有限的空间承载更多元的生活场景,如办公、学习、亲子互动、兴趣爱好等,同时提升空间利用率和居住舒适度。

去客厅化设计的典型案例与布局方案
不同家庭根据户型大小和生活需求,衍生出多种去客厅化布局模式,以下为常见案例及设计亮点:

小户型多功能复合空间(60-80㎡)
案例1:76㎡独居手作爱好者的工作室+休闲区
取消传统客厅布局,左侧定制顶天立地收纳柜(白色柜门+玻璃柜门组合,中间开放格兼作吧台),右侧规划办公区(书桌+工具收纳柜),阳台打通后引入自然光,形成手作、阅读、临时会客的复合空间。
案例2:60㎡三口之家的办公+健身区
舍弃沙发电视,一侧设计整面墙书柜+实木大书桌(满足夫妻办公、孩子辅导),另一侧为瑜伽区(整排到顶储物柜+瑜伽垫),通过玻璃移门借儿童房光线改善采光。

以“中央互动区”为核心的布局(80㎡以上)
案例:上海家庭的“大桌替代茶几”模式
用一张大桌子取代传统茶几,兼具用餐、亲子学习、会客功能,搭配整面书架提升阅读氛围,实现“喝茶聊天+孩子写作业+家庭聚餐”的多场景切换。
去客厅化设计的关键改造技巧

空间重构与采光优化
拆改非承重墙体:打通客厅与阳台、书房或厨房,扩大视觉空间并引入自然光,如76㎡案例中阳台与客厅打通后,公共区域采光显著提升。
玻璃隔断替代实墙:60㎡案例中用玻璃移门分隔办公区与儿童房,既保证空间独立又借光改善客厅暗区。
功能分区与收纳设计

功能需求    设计方案    案例参考
办公/学习    定制“书桌+整墙书柜/储物柜”组合,预留插座和开放式格架(如60㎡案例的实木大书桌)
兴趣爱好    设置专用工作台(手作、瑜伽等),搭配工具收纳柜和展示架(如76㎡案例的手作工具柜)
亲子互动    中央大桌+低矮收纳柜,方便孩子玩耍、写作业,家长可同步陪伴(如上海家庭的大桌设计)
临时会客    折叠餐桌、轻便休闲沙发或卡座,兼顾日常使用与待客需求(如76㎡案例中可展开的90cm小方桌)

细节提升与氛围营造
灯光设计:入户柜底部装感应灯、餐桌悬挂高低不一的玻璃吊灯,增强空间层次感和温馨感。
灵活家具:选择可折叠餐桌、可移动边几,适应不同场景需求,如90cm小方桌平时靠墙,客人来访时展开容纳4-6人。
色彩与材质:以白色、原木色为主调,搭配玻璃、石膏线等元素,营造简约高级感,避免空间压抑。
去客厅化设计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

最适合的居住场景
独居青年/丁克家庭:追求个性化空间,需满足办公、兴趣爱好(如手作、健身)。
有孩家庭:需要亲子互动空间(如辅导作业、共同阅读),或希望增加收纳解决玩具杂物问题。
小户型住户:通过功能复合最大化利用空间,改善采光和通透感。

需注意的问题
家庭成员习惯协调:若长辈依赖电视娱乐,可保留小型投影或移动电视,平衡不同代际需求

收纳规划前置:定制柜体时需预留足够储物空间,避免杂物堆积影响美观,如60㎡案例中嵌入式清洁工具柜+洞洞板设计。
去客厅化设计的本质是“以人为本”,通过打破固有模式让空间更贴合生活习惯。无论是独居工作室、亲子互动区还是多功能复合空间,核心都在于让家成为承载生活方式的容器,而非标准化的展示场

去客厅化设计的优点解析
提升空间利用率与开放性:打破传统“沙发+茶几+电视”的固定布局后,空间视觉上更显开阔,尤其适合小户型。通过灵活划分阅读区、休闲区等功能模块,可根据家庭需求实现空间复用,例如将客厅改造为兼具书房与儿童活动的复合区域。

增强家庭互动与个性化表达:通过定制化功能分区(如亲子游戏区、共享工作台),家庭成员可在同一空间内协作或互动,提升亲密度。同时,设计可完全贴合居住者习惯,例如为藏书爱好者打造整面开放式书架,或为健身家庭预留瑜伽区域。
适配现代轻生活方式:对于减少电视使用频率的年轻家庭,去客厅化可避免传统布局的功能浪费。结合伸缩投影幕布、旋转电视等灵活设备,既能满足偶尔观影需求,又能保持空间简洁,符合“轻装修重装饰”趋势。

去客厅化设计的核心缺点
社交与待客功能弱化:传统客厅作为家庭社交核心,其“沙发+茶几”组合为客人提供自然交流场景。去客厅化后,缺乏明确待客区域可能导致客人拘谨,例如朋友到访时需临时调整功能区,降低接待体验。
清洁维护难度增加:开放式布局易导致物品散落,例如儿童玩具、书籍等可能遍布多个功能区,增加日常整理负担。部分设计中新增的开放式柜体、地毯等,也需高频清洁以避免积尘。

空间灵活性与适配性不足:若将客厅固定为单一功能(如书房),未来需求变化时(如生育、长辈同住)可能无法快速调整。例如改造为游戏区的客厅,难以满足多人聚餐或临时留宿需求。

家具与风格协调挑战:传统电视、大型沙发等家具可能失去适配空间,而定制家具需精准匹配风格,否则易显突兀。例如原木风客厅搭配金属边框电视,需通过软装细节平衡视觉冲突。
去客厅化设计的适配与规避建议
适配人群与场景

推荐选择:小户型家庭、年轻独居者、无频繁待客需求的家庭,或需强化特定功能(如亲子互动、居家办公)的场景。
谨慎选择:与长辈同住家庭、常接待访客的社交型家庭,或对传统客厅功能有强依赖的用户。
优化方案

保留弹性设计:采用可移动家具(如折叠沙发、滚轮边几),或预留伸缩投影幕布、旋转电视等设备,兼顾功能切换需求。
分区清洁管理:设置隐藏式储物空间(如地台抽屉、墙面暗柜),减少物品外露;选择易清洁材质(如防水地毯、防尘柜体)。
平衡社交功能:在开放式布局中划分半独立待客区,例如利用矮柜或屏风分隔休闲区与其他功能模块,既保持通透又明确场景定位。

去客厅化设计的本质是对空间功能的重新定义,其成败取决于家庭需求与长期规划的匹配度。建议结合自身生活习惯,优先通过局部改造(如移除茶几而非完全取消沙发)试水,避免盲目跟风导致实用性折损。

去客厅化家居风格的核心特点解析
去客厅化设计是一种打破传统布局束缚、强调个性化与实用性的新型家居理念,其核心特点体现在空间布局、功能融合、设计细节等多个维度,旨在打造开放、灵活且充满生活温度的居住环境。

空间布局:开放通透与灵活互动
开放式一体化设计
打破传统客厅与其他区域的物理隔阂,通过拆除非承重墙体、采用拱形门或开放式通道等方式,实现客厅与书房、餐厨、阳台等空间的连通,形成“无界”互动区域。例如,上海教授家案例中将书房、书墙、餐岛与沙发区整合为一个整体活动空间,动线流畅且视觉上更显宽敞。

弱化空间边界感
避免传统“电视背景墙+沙发”的固定格局,通过艺术漆、灯光光影或地面材质变化(如鱼骨拼接木地板)自然划分功能区,既保持空间独立性,又增强整体连贯性。
功能融合:从单一会客到多元场景

多功能复合空间
客厅不再局限于会客功能,而是整合阅读、办公、娱乐、亲子互动等需求。例如,中央区域可作为家庭活动中心,搭配可伸缩投影幕布(替代传统电视),平时收起幕布即可切换为阅读或工作模式3;餐岛一体设计则兼具餐桌、操作台和社交互动功能,成为高频使用区。
个性化需求优先

根据居住者生活习惯定制功能模块,如打造开放式书房并预留轨道隔断帘,兼顾办公与私密性3;或通过地台、悬空书桌等设计,实现“书房-休息区”的灵活转换。
设计细节:美学与实用性的平衡
材质与色彩
偏好简洁质感的材质组合,如艺术漆搭配奶白/浅灰色调,营造清冷高雅氛围;黑色茶几、金属摆件等小面积对比色提升层次感。欧式风格案例中则以白色为主调,搭配浅色木质家具与自然光,平衡“清冷”与温馨。

细节巧思
收纳隐形化:通过定制餐柜、嵌入式储物柜减少视觉杂乱,保持空间整洁;
灵活家具:选用可移动沙发、折叠桌椅等,方便调整布局以适应不同场景;
光影运用:利用灯光(如嵌入式射灯、落地灯)塑造空间层次,增强艺术感。

理念核心:以人为本的生活方式重构
强化家庭互动:开放式布局促进成员间视线与行为交流,如厨房与客厅连通后,烹饪时可兼顾照看孩子或与家人聊天;
动态空间哲学:拒绝“一成不变”,通过可变性设计(如升降桌、折叠隔断)让空间随需求随时调整,契合年轻人追求新鲜感的心理;
个性表达载体:书籍陈列、艺术摆件、定制家具等细节直接反映主人品味,使家成为“自我风格的延伸”。

去客厅化设计的本质,是通过打破物理与功能的边界,让空间回归生活本真,既满足实用性需求,又赋予居住者自由创造的可能,最终实现“家如其人”的个性化居住体验。

客厅化(即传统客厅布局)与去客厅化设计在核心逻辑、功能定位和空间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,具体区别如下:

一、核心逻辑与设计理念
对比维度    传统客厅布局    去客厅化设计
核心目标    以电视为中心,强调聚会、娱乐功能    以功能为导向,注重空间灵活性与多元需求
设计理念    遵循“沙发+茶几+电视”的固定模式,强调标准化布局    打破传统界限,根据家庭需求定义空间功能
代表元素    沙发、茶几、电视墙、复杂吊顶、装饰性背景墙    长桌、卡座、储物柜、多功能区域(如阅读区、投影区)

二、空间利用与功能差异
1. 传统客厅布局
优势:经典布局符合传统家庭聚会、休闲娱乐需求,电视作为核心娱乐设备便于家庭成员共享内容。
局限:
空间利用率低,沙发、茶几等家具占用固定面积,小户型易显拥挤 。
功能单一,主要围绕“看电视”展开,难以满足办公、学习等多元需求 。
装饰繁琐(如复杂电视墙、夹层吊顶),清洁维护成本高 。

2. 去客厅化设计
优势:
空间高效利用:用长桌替代沙发+茶几,或卡座贴墙摆放,节省空间并提升利用率,尤其适合小户型 。
功能多元化:长桌可作为聚餐、办公、亲子互动的核心区域,电视墙可改为储物柜或投影区,满足阅读、泡茶等个性化需求 。
简约易打理:减少冗余装饰,采用乳胶漆背景墙、双眼皮吊顶等设计,降低清洁难度 。
特点:强调“无固定客厅”概念,根据家庭习惯灵活定义空间(如改为游乐区、阅读区),增强家庭成员互动 。

三、适用场景对比
场景    传统客厅布局    去客厅化设计
家庭结构    多代同堂、习惯传统聚会    年轻夫妻、小户型、注重个性化需求
空间大小    大户型、追求气派感    小户型、追求空间最大化利用
生活习惯    依赖电视娱乐、固定作息    高频办公/学习、喜欢灵活多元生活
维护需求    接受定期清洁复杂装饰    偏好简约、低维护成本

四、设计趋势总结
传统客厅布局因经典性仍有一定市场,但去客厅化设计凭借实用性、灵活性和简约美学,更符合现代家庭(尤其是年轻群体)的生活方式 。其核心差异在于:传统布局以“标准化空间”为中心,去客厅化以“人的需求”为中心,通过功能重组让家居空间更贴合当代生活节奏 。选择时需结合家庭结构、空间条件和生活习惯,优先考虑“功能适配性”而非盲目追随潮流
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
 
我有我可以
快速回复
限120 字节
认真回复加分,灌水扣分~
 
上一个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