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流的慢生活:从郭辣面到三代人传统冒菜
在双流,有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,让人可以在这里磨一下午的时光。老双流的生活气息浓厚,这里的人们似乎更喜欢自己在家做饭,而餐馆则更像是社区的一部分,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双流的几家特色餐馆,看看它们如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郭辣面:老馆子的新面貌
郭辣面位于三强东路二段39号附1号(近东升一中),这家开了十多年的面馆,如今看起来像是想要乘一乘连锁之风的感觉,标准化、整洁,还有自己专属的注册logo。只看铺面,很难相信它开了这么久,但一看招牌,就能感受到老馆子的底气。
即便已过午间饭点,店内外还是零散坐了几个人,且来往不断。店铺焕新后只涨价1元,价格还是相对实惠。后厨现在搬到台前,明厨亮灶,橱柜也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招牌的干、汤辣面各来一份,即使是能吃辣的人也马不准第一次是否会被伤到。干拌碗底留半碗汤,是我比较喜爱的搭配,如此来干拌完油顺,不必被纯辣裹挟感觉要胃穿孔。汤辣面油气更足,加了更多红汤,反而掩盖了海椒臊子的特性。番茄煎蛋面则是雪中送炭的鲜美,天然的番茄汤底,不带科技和酱料的气息,酸甜可口。
三代人传统冒菜:三代女性的传承
三代人传统冒菜位于彭镇人民路一段60号(近艺体中学),顾名思义,这是一家三代传承的小店,而且是三代女性传承的小店。原址在街对面,现在搬到新的位置,堂子更大更宽敞。
错开饭点的一天,进门恰逢年轻的女儿和妈妈因经营起了争执:新一辈想用现代化点单工具避免高峰期做错客人的单,减少误差;老一辈则更相信脑袋的灵光,以及真诚与微笑是诚信经营的必杀技。在这条街上的几十年,来往的熟客都成了半路亲戚。
以冒菜闻名,是附近学校老师午间爱去的校外食堂。牛肉是必点的,也单拎出来独自有价。料台上佐料格外丰富,除了冒菜外,小吃也吸引人。春卷与温江、新都、川北的风格不一样,几乎无冲,仅靠大量红油与花生调味。凉面和凉粉则显得厚重油腻一些,但也是下饭的好选择。
周蹄花:彭镇必吃榜
周蹄花位于彭镇交通路二段224号,交通路和大件路一样,是对道路最直白的功能定义。以前路上大车多,周蹄花的闻名,正是通过往来的一辆一辆大车,口口相传。后来彭镇老街又火起来,店在街入口的位置,成了彭镇必吃榜。
早上5点半到半夜3点的营业时间直接对标海底捞,几乎无休。菜单是简单的,蹄花、三种汤,剩下都是拌菜。以蹄花出名,却也因蹄花败。汤底寡淡,肉不够软烂。倒是蘸碟还有几分意思,干、香、略带糊辣。拌菜反而很有味道,红油本身也不油腻,味精盐巴都给得恰到好处。
结语
在双流磨一下午的时间其实还蛮简单的。郭辣面、三代人传统冒菜和周蹄花都是不错的选择。这些餐馆不仅是吃饭的地方,更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。在这里,你可以感受到老双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。下次去双流的时候,不妨去这些地方逛逛,体验一下慢生活的乐趣。